浅谈如何提升混凝土行业竞争力
2017-09-15 21:00 来源:中国冶金报 编辑:矿材网


 混凝土是由骨料、胶凝材料、水、外加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而形成的拌合物,经运输到现场浇筑成型,养护后达到一定强度的人工石,简称“砼”。混凝土搅拌站为适应大规模建设而在建筑材料供应市场上应运而生,并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混凝土搅拌站还尚存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主要体现在部分员工不能独立地完成本岗位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启动严格的选用人机制和完善的岗前培训,对合格上岗人员,要不定时地进行培训和考核,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机构之间配合不默契。混凝土由原材料进厂、检验、适配、调整配合比、混合物搅拌,从而形成了目前搅拌站所生产的半成品混凝土拌合物,经过装罐、运输再泵送至浇筑部位,最后再养护与拆模才能称为真正的混凝土:这个期间要通过材料部、实验室、技术质量部、生产部、调度部、运输部等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项目部工作人员的配合,才能确保混凝土成品满足施工生产需求。目前,很多搅拌站所生产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现场之后,容易出现坍落度太小或产生离析等现象。通过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就是各部门之间反馈问题滞后,耽误时间。混凝土有一定的凝结时间,混凝土拌合物从出厂到浇筑成型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以内,时间长了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失效,不能正常浇筑;车辆供应间断时间太长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断岔冷缝,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


        针对这种状况,笔者有四点建议:第一,在原材料方面,进入采购阶段,实验室和技术质量部门应参与对供应商的考核,从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方面做出评价。第二,在进料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车次原材料质量,坚决执行不合格不进场制度。第三,在生产方面,生产部、技术部、调度部要密切配合,调度要保持与工地的沟通,及时了解现场浇筑部位的变化,尤其是浇筑部位发生较大变化时,调度要及时将了解的情况反馈给技术部,让技术人员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混凝土拌合物满足现场施工需求。第四,在技术方面,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调整,例如在高温干热、雨季以及寒冷冰冻天气等环境下,要调整配合比;运输距离发生变化或长距离泵送混凝土时要及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在经过长距离泵管输送后,到达浇筑部位的状态仍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在供应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时,施工方需要提前通知搅拌站的试验室做试配试验,以满足施工要求。当然,也要关心混凝土的后期养护,需要及时与现场进行沟通,最终使混凝土成品保质、保量的完成。


       近年来,国内市场处于不稳定期,导致混凝土生产供过于求,故商品混凝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高利润时代已经彻底过去,如今面临严峻的考验。从事混凝土行业的人员,如果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必然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人、财、物现有资源的有效组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和不必要的支出,提高办事效率,保证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从而让混凝土行业重新焕发生机。


        原材料的选择使用、人员的管理培训、控制生产的搅拌时同等,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日常的机械保养能有效地控制机械维修费用从而节约财力,诸如此类均可以降低搅拌站的实际成本。重要岗位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追溯机制。另外,大部分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均采用质检员兼混凝土搅拌操作员的工作方式,在有技术支撑的基础上操作搅拌系统更能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这样也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


       提高混凝土的经济效益,提升混凝土行业竞争力,每个企业都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面对眼前的差距,混凝土企业应高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和引进新的血液,使内部资源真正运作起来,才能遏制浪费,提高效益。

 

 

 


上一篇:2017废铜矿消费进口分析

下一篇:十九大后矿山加工厂怎么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