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胶东三山岛金矿被剥露至地表?
2017-09-14 12:29 来源:科学报 编辑:矿材网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固体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博士刘玄及合作导师范宏瑞研究员与该所及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采集了矿床内不同深度(地表至-3560米)的样品,检测了采样剖面矿物的冷却年龄。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矿床指的是出露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有用”矿物集合体。胶东半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矿床集中区,占全国黄金储量的1/4,也是全国最大的黄金产地。三山岛是该区西北部的一处超大型金矿床,已探明黄金储量达1500吨。研究表明,胶东金矿床形成于120百万年前的早白垩世,形成时位于地壳4公里以下,其如何剥露至地表是研究者非常关注的一个科学问题。


 研究发现,锆石年龄随深度变大而变年轻,记录了早白垩世晚期和75~55百万年前两期快速冷却和之间的一期慢速冷却过程;磷灰石年龄也随深度增大变年轻,并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指示矿床经历了漫长的匀速冷却过程。他们计算确定矿床至今已被剥露了5000米。从金矿成矿深度推测,三山岛深部仍有巨大的成矿潜力;从剥蚀程度来看,胶东不适合勘探浅成低温和斑岩型等成矿深度较浅的矿床。


上一篇:体长超30米巨型恐龙化石再次被发现

下一篇:墨西哥8.2级地震遇难人数升至90人,地震或影响地区地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