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卡的前世今生:矿卡飞速发展,新能源驱动转型
2022-05-26 08:51 来源:重卡FAN 编辑:矿材网

从50年代至今, 我国矿用自卸车从试制到大吨位开发到新能源转型,这一路走来历经了哪些过程?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5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发展,但由于发展之初以中型载货车、军用车及改装车为发展重点,产业结构出现“缺重少轻”问题。矿用自卸车等重型车辆,仍需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进口。


大打矿山之仗 矿卡大力研制


60年代中后期,我国已明显落后欧美国家的矿用自卸车技术。此时国家提出“大打矿山之仗”的决策,研制矿用自卸车成为发展重点。1969年9月,上海汽车制造厂等单位,采取全国大协作方式,试制成功SH380型32吨矿用自卸车。此后,天津、常州、北京等地,陆续试制成功15-42吨矿用自卸车,期间上汽红岩的前身四川汽车制造厂也成功引进法国贝利埃公司T25制造技术,于1973年成功开发出红岩25吨矿用自卸车(红岩CQ372)。这些矿卡的诞生缓解了当时矿山、石化、水电、运输等部门急需载重车辆及配件紧缺的局面。

大打矿山之仗 矿卡大力研制


对外合作引进吸收 机遇与压力并存


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研制百吨级电动轮自卸车,1977年4月29日,制成我国首台百吨级电动轮车——“韶峰”SF-3100型电动轮自卸车。但此时国产矿用车仍难以满足国内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也承受着外国企业强大的竞争压力。


对外合作引进吸收 机遇与压力并存


矿卡飞速发展 新能源驱动转型


进入到20世纪之后,中国品牌矿用车飞速发展,湘电重装、首钢重汽、三一矿机、上汽红岩等中国品牌的矿用车产量逐步增大,技术也日臻成熟,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实力,都相继推出了重量级矿用卡车产品。


2012年上汽红岩通过数十年来在矿用自卸制造方面的坚实基础,为大型矿山运输量身定制的76吨刚矿霸工程自卸车登场,奠定了工程之王的地位。

矿卡飞速发展 新能源驱动转型


而今,应绿色矿山政策要求,矿卡更是逐步由燃油车向新能矿卡转型。继续以上汽红岩为例,今年4月底成功下线150吨纯电动宽体自卸车金刚矿霸。沿袭了“工程之王”一贯的皮实耐用、超强承载、动力强劲、安全舒适的卓越性能,为我国矿山运输绿色转型赋予全新力量。


据悉未来上汽红岩智能无人驾驶技术也将应用于“金刚矿霸”,将“科技能量”赋能于矿卡,把“傻、大、笨、粗”的生产工具变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车”。矿用自卸车“装、运、卸”典型作业过程完全无人自主运行的场景相信不会太远。


我们坚信,待以时日,中国矿卡产品一定会更熠熠生辉!无人化、智能化技术将大力普及,你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吗?


上一篇:超越“地下珠峰”!中国石油首口超九千米深井开钻

下一篇:2022年全球钯矿缺口为10万盎司,全球镍矿盈余3.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