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研究团队,立足隐伏花岗岩区有色-贵金属矿产成矿有利地质条件和深部找矿巨大资源潜力,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等单位,依托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矿产勘查科研项目等课题支撑,以广西西大明山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桂东北栗木锡多金属矿田等为研究基地,长期开展了隐伏花岗岩岩体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示范研究。

广西隐伏花岗岩区主要成矿类型深部找矿技术方法集成模式图
团队构建了复杂地质背景下隐伏花岗岩成矿的多样式模型,厘清了隐伏花岗岩-流体-盖层耦合控矿的内在作用机制,为指导找矿预测提供了模式化理论依据;研发了专门针对隐伏花岗岩位态探测和矿致异常识别的关键技术方法,实现了隐伏花岗岩区垂向大深度(0~3 km)高分辨率隐伏岩体界面地球物理探测,提高了复杂地形和岩相环境下识别矿致异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集成优化了隐伏花岗岩区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技术,推动了矿产资源勘查从第一找矿空间(0~500m)到第二找矿空间(500~1000m)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理论技术成果经生产勘探验证,在罗维、弄屯、栗木等一批矿床的深部找矿中取得重要突破,新增WO3金属量达到中型规模,新增Pb+Zn金属量达到大型规模,推动了广西隐伏花岗岩区深部成矿理论发展和找矿技术进步,资源增储效果显著,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