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与全球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矿山电气化新篇章。这项战略合作聚焦三大核心领域:联合开发重型采矿设备专用电池系统、建设矿区快充基础设施、探索储能应用与电池回收解决方案。必和必拓集团采购官Rashpal Bhatti强调,此次携手宁德时代旨在整合其在先进电池技术与循环经济领域的全球领导力,共同应对矿业运营的脱碳挑战,为资源行业打造高效可持续的新范式。
必和必拓与宁德时代签约现场
签约仪式现场,宁德时代执行总裁朱威与必和必拓代表完成文件交换,标志着两大行业巨头在技术协同与生态共建上迈出关键一步。必和必拓同步推进矿山智能化升级,其在新加坡设立的全球首座矿业AI中心已初见成效。该中心联合新加坡政府与AI Singapore机构,通过数据驱动决策提升矿山安全与能效。在智利Escondida铜矿的应用案例中,AI控制系统自2022财年累计节水30亿升、节能118GWh,验证了数字化对可持续运营的核心价值。与此同时,必和必拓深化装备供应链改革,与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徐工集团签署全球框架协议,共同研发符合国际最高安全环保标准的智能矿山设备。徐工董事长杨东升表示,双方将探索从联合研发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全方位合作模式。
必和必拓在新加坡的全球首座矿业AI中心
宁德时代作为合作的技术引擎,已构建覆盖装备制造、核心部件与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链。其与宏大爆破合资成立的福建宏大时代新能源公司(HATL)成为重载电动化先锋。该公司开发的纯电矿卡矩阵覆盖60至135吨级车型,其中HC135E搭载704kWh电池与800kW电机,在西藏海拔5000米矿区实现95%设备可用率,单台车年减碳量达77吨。尤为值得关注的是HATL的柴油设备改造技术,成功将Terex TR100等百吨级矿卡转为纯电驱动。最新改造车型HAT-R100E配备793kWh电池,累计运行超1.3万小时,能耗降低70%,维护成本缩减35%。其模块化电池系统可根据工况灵活调整功率,目前已启动220吨级矿卡改造项目。
宏大时代纯电矿车再制造案例
在核心部件领域,宁德时代专为重载场景研发的"天行重卡电池"系列实现多项技术突破。高强度版本采用独创的"泰山架构"一体化设计,体积利用率提升40%,IP68防护等级可直接承受高压水洗。50万公里耐久性达到行业标准5倍,彻底解决矿道颠簸导致的电池包密封难题。超充版本支持4C峰值充电能力,15分钟补充70%电量,显著提升矿区作业连续性。长续航版本以1000kWh容量实现800公里续航,相当于20辆乘用车电池总和。长寿命版本则承诺15年或300万公里超长使用周期,为客户创造单台车八年运营成本降低超130万元的经济价值。
宁德时代"天行重卡电池"泰山架构
资本布局成为宁德时代拓展应用场景的关键抓手。通过旗下溥泉资本领投矿山无人驾驶企业易控智驾超4亿元D轮融资,加速技术全球化落地。易控智驾已部署超1500台无人矿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覆盖国家能源集团、紫金矿业等20余座矿山。在国际化拓展中,该公司与澳大利亚Thiess Group达成合作,在西藏巨龙铜矿等5000米高海拔矿区实现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易控智驾董事长张磊透露,融资将重点投向澳洲市场开发,推动无人驾驶系统与当地矿山工艺的深度融合。
易控智驾无人驾驶矿卡
双方合作将释放三重协同效应。在能源基础设施层面,联合开发矿山专属超充站网络,匹配4C快充电池技术,同时整合宁德时代储能系统优化矿区能源调度。材料循环体系构建上,利用必和必拓铜矿资源与宁德时代回收技术,建立"电池生产-使用-回收-金属再生"闭环,减少钴锂等关键材料进口依赖。智能化运维领域则融合易控智驾无人系统与必和必拓AI中心数据能力,实现从运输到装卸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宁德时代首席客户官谭立斌指出,这种深度融合将使脱碳转型从环保责任转化为经济效益,重塑采矿、物流到产品交付的价值链条。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伦敦气候行动周”现场发言
同期,必和必拓(BHP)与比亚迪集团全资子公司弗迪电池有限公司(FinDreams Battery, FDB)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共同探索电池技术在矿业脱碳中的应用。作为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领军企业,弗迪电池隶属于全球知名比亚迪集团,其产品涵盖商用车电池系统、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技术实力处于行业前沿。标志着双方将聚焦三大核心领域:一是联合研发重型采矿设备和机车的动力电池系统及闪充基础设施;二是探索比亚迪商用车辆与轻型车辆在矿山运输中的柴油替代方案;三是评估储能技术与电池回收在采矿业的落地路径。
此举旨在整合比亚迪的电池技术优势与必和必拓的矿业场景需求,加速推进资源行业的低碳转型。双方在上述领域的合作与必和必拓的长期愿景目标高度契合,即在2050年之前实现运营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源自必和必拓自营资产的范围1和范围2排放)。比亚迪作为全球电池电芯研发的领军企业,在电动汽车制造与储能领域拥有深厚积累。通过此次合作,必和必拓将借助比亚迪的技术经验,系统性评估电气化解决方案在矿山场景的适用性,并为资源行业开辟可持续的技术路径。
必和必拓与比亚迪弗迪签约现场
纵观国际矿业巨头的最新动向,强强联合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从必和必拓与徐工的氢能矿卡联合研发,到巴里克与小松在巴基斯坦打造的363吨级超大型设备集群,行业头部企业正通过跨国协作加速技术融合。这种合作模式突破传统设备采购边界,向联合研发、标准共建与全周期服务延伸,推动中国电池技术、日本机械制造与澳洲智能算法深度交织。
无人矿卡驰骋在伊敏露天煤矿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技术的全球布局。宁德时代天行电池在西藏5000米高原与澳大利亚矿区的同步应用,验证了中国动力方案对极端工况的适应性;而徐工通过必和必拓获得的国际安全标准库开放权限,标志着中国装备制造深度融入全球技术体系。这些合作正形成"东方研发+全球验证"的创新闭环。
巨龙铜矿纯电动矿卡
正如我们此前分析的四大矿业合作案例所揭示的,未来矿山将由多国技术共同绘制:规模化设备集群降低吨矿成本(如巴里克二期130台卡车部署),氢能与电池技术构建清洁能源底座,自动驾驶系统通过全球场景验证(如易控智驾在三大洲的落地)成为智能矿山的通用语言。当中国"2026年煤矿无人化率≥30%"政策催化全球市场突破80亿美元门槛,这种深度融合的国际合作已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是零碳矿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