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材网讯】近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反馈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情况,截至2017年2月底,督察组交办广东的4350件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责令整改6248家,立案处罚3346家,罚款1.38亿元,拘留118人,约谈1252人,问责684人。此次督查广东的主要情况如下:
广东省群众举报数量最多
在进驻期间,督察组开通举报通道,受理群众举报的环境问题。按照边督边改要求,各地严查严处群众举报案件,并向社会公开。其中,广东省受理的群众举报数量最多,达4350件。
水污染问题突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
广东省在大气环境治理上早谋划、早行动,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树立了标杆,但一些城市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作推进缓慢问题也比较突出。广东省“十二五”规划要求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4万公里,但实际只完成9000余公里。截至督察时,深圳、东莞两市每天仍有约45万吨生活污水直排环境,广州市每天仍有47万吨生活污水直排流溪河或其支流。
领导干部环保认识不到位,考核问责流于形式
督察指出,广东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失之以宽,导致一些地区和部门对环境保护的压力感受不足。在环境质量考核子项中,对完成跨界河流污染治理工作任务的有加分,对没有完成的无扣分,难以对地方形成压力;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考核子项中,要求对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重点项目未批先建等问题予以扣分,但2015年实际考核中,有些地市没有扣分到位,考核作用难以发挥。2013~2014年,广东省对广佛交界河流污染问题实施挂牌督办,但在水质继续恶化的情况下解除省级挂牌,工作流于形式。
政府不敢担当,遇到问题绕着走
广东省不担当、不敢担当问题也比较突出,遇到问题“绕着走”。 粤东地区一些地市在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作不细、不实,群众意见很大。汕头市潮阳区垃圾处理设施三年三次变更选址,至督察组进驻时仍未开工,导致区域垃圾无序堆放,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在处理群众环境诉求时,态度消极、久拖不决,常常使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针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各督察组强调,省市党委、政府应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除报送国务院外,各地的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也会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开。 据悉,下一批中央环保督察最快将于4月下旬启动。今年我国将实现督察全覆盖,这场“央”字头的治污问责风暴对各地党政领导干部、对我国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还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