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近日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莫宣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康玉柱和有关领域技术专家,召开羌塘盆地航空重磁综合调查成果鉴定会,调查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
羌塘盆地航空重磁综合调查始于2016年。针对羌塘地区高海拔、复杂地形和气候环境恶劣等条件,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次成功集成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适于高原飞行的航空重磁测量系统,完善了自主创新的航空重磁油气调查技术方法体系,锻炼了油气航空物探调查全地域业务保障能力。该中心历时3年完成16.1万千米航空重磁测量任务,覆盖面积约29.4万平方千米,为羌塘盆地基础地质研究和油气调查提供了高精度航空重磁资料。
依托高精度航空重磁调查和综合研究,结合地质、地震和钻井手段,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羌塘盆地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一是证实了贯通羌塘盆地的“中央隆起带”存在,且在双湖东、西两侧存在明显差异,基底自西向东呈“台阶状”降低,显示“分段性”特征。二是揭示了南北羌塘不同基底性质属性,南北羌塘坳陷基底磁性“北强南弱”差异明显,基底深度具有“北深南浅”的特征。三是在北羌塘圈出6个凹陷中心,在南羌塘圈出4个凹陷中心;圈定了24个油气有利构造区块,其中一级油气有利构造区块6个。四是提出了区域油气勘探前景“北好于南、西好于东”创新认识,即北羌塘坳陷优于南羌塘坳陷,各坳陷内西部优于东部。五是注重解释技术创新,开发了地震、钻井约束条件下的帕克界面反演算法,实现了盆地沉积层垂向构造分层和定量解释。
会上,与会专家对国内航空物探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羌塘盆地航空物探调查创新认识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油气航空重磁综合调查前景寄予厚望。他们表示,羌塘盆地航空重磁综合调查获取了第一手高精度航空重磁数据,提出了众多深部地质和油气调查创新认识,为羌塘盆地基础地质研究、油气调查评价和战略选区提供了重要的航空重磁资料和解释成果,显示了航空重磁综合调查在深部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应用中的巨大优势,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