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乏力和矿业市场的下行,我国矿业行业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进入深度调整期。
矿产勘查是矿业发展的基础,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找矿强度。同时,找矿又是一项具有较长周期和风险较大的工作,需要相对稳定,岂能打打停停。因此,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政府适当调控,避免和减少因矿业市场波动而影响找矿大起大落的弊端。在此次论坛的主题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先生的话语掷地有声。
勘查市场遇冷 下行中或将趋稳
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勘查进展数据显示,2006年~2016年,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累计投入资金2954.07亿元,中央财政28.04亿元,占9.65%;地方财政699.93亿元,占23.9%;社会资金1969.1亿元,占66.66%。其中,2013年,全国重要矿产勘查投入363.82亿元,相比2012年的404.1亿元下降12.14%;2014年,全国重要矿产勘查投入299.01亿元,同比下降17.81%;2015年,全国矿产勘查投入240.22亿元,同比下降19.66%;2016年,全国矿产勘查投入资金170.37亿元,同比下降29.08%,基本与2007年165.37亿元的勘查投入持平。
总体来看,2006年以来,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先增后减,2012年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滑,且降幅逐年有所扩大。
对此,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员、副总工程师吕志成分析称:近年来,由于全球市场形势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加之经济增长放缓,对矿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以及国内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勘查投资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受这些因素影响,2012年我国矿产勘查投入达到顶峰之后急剧下滑。目前,国内勘查市场依然趋冷。
勘查市场遇冷,社会资金感受得最为强烈,表现出明显的下滑。2016年,社会资金投入94.45亿元,仅为2012年峰值的1/3,同比下降37.94%,占总投入的55.44%,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受资金投入变化的影响,我国钻探工作量亦是先增后减。数据显示,2006年~2015年,国内非油气矿产勘查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7923万米。2012年,钻探工作量达到峰值之后急剧减少,2015年完成钻探工作量仅为2012年的53%。
同时,探矿权市场总体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据201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2011年~2015年,国内共投放非油气探矿权6226个。其中,2015年,我国出让探矿权948个,同比2011年下降30.6%。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计28425个,同比减少17.1%。
各方面传递出的信号显示,当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的深度调整已经基本到位。2017年,矿产勘查投入或将延续下行趋势,但总体趋稳。吕志成研究员预测称。
财政资金保障 战略新兴矿产成新秀
尽管投入总体回落,但在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投入降低较少,起到了保障矿产勘查工作、稳定勘查市场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我国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支撑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下,各矿种需求持续分化,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并体现在了勘查投入上。
在油气地质工作领域,中央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地质矿产勘查评价专项资金投入(主要投入1:50000为主的矿产地质调查)为例,2011年~2016年,油气资金投入逐年增加,2016年投入11.1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462%,占总投入的15.94%。
而非油气投入则逐年减少。在地质矿产勘查评价专项资金投入中,2016年中央财政投入13.08亿元,同比2011年降低44.15%,占总投入的18%。
2012年以来,各矿种勘查投入呈现出三种变化趋势。吕志成研究员总结称:一是煤炭和黑色金属矿产勘查投入持续快速下滑;二是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投入缓慢下行;三是三稀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在波动中总体趋稳。
数据显示,2012年煤炭勘查投入为121.91亿元,远超其他矿种勘查投入,2012年以后,煤炭勘查投入出现断崖式下滑,2015年为32.38亿元;2012年,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投入为115.95亿元,2015年为82.14亿元,年均下降10.4%;2006年以后,三稀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快速上升,2013年为4.3亿元,之后保持3.7亿元的水平;而近年来非金属矿产投入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一直保持在20亿左右。
吕志成研究员解释称,煤炭勘查投入的减少与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及供给侧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今后一段时间内煤炭等传统矿产资源可能不再作为勘查重点。但从单矿种勘查投入来看,目前煤炭、金、铜、铁等大宗矿产依然排在前几位。同时,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与资源环境约束的趋紧,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勘查将成为重点。此外,新兴战略矿产资源正逐步成为地质找矿热点,也将成为勘查重点。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表示: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变找矿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弊端。要多花力气去找国家当前和未来紧缺及难找的矿产。
未来,需要加强大宗支柱性矿产、紧缺矿产、战略新兴矿产的勘查。考虑到矿产资源保障需求变化对矿种需求倾向性将更加明显,大宗矿产投入将出现局部回升,战略性新兴矿产投入将持续攀升。吕志成研究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