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第51个世界地球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昨天组织开展“穿越重庆山脊-寻找沧海桑田的地质秘密”科普活动,探密主城四山地学文化,发现和欣赏重庆“四山”自然资源之美。
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为宣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自然资源部将今年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时间为4月20日至26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了解,本次科考路线位于沙坪坝区中梁山镇北部海石公园附近,由6个观察点组成,路线长度约7公里。路线由东向西穿越中梁山,观察构成主城地下基础的岩石,一览重庆主城地质演化、地形地貌、建筑碎石资源、温泉资源、盐岩资源、煤矿资源、古生物化石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现象,了解主城2.5亿年以来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看点,也展现出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倡导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年度活动理念。
今年小学3年级的李栋小朋友在父亲的带领下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一大早,拿到主办方提供的“地质工具大礼包”,他就迫不及待地摆弄起来,“爸爸,这个罗盘怎么用啊?这个是不是显微镜啊?”,李栋的好奇很快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解答。
在荒顶坡采石场观察点,重庆市川东南地学旅游研究院科普员王平,一边用扩音器给孩子们解说着关于这里岩石层面,沉积环境,碎石资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方面的信息,一边拿出之前李栋小朋友很好奇的那个“黑色罗盘”,认真地教授大家使用方法。“在这里,我们认真看,可以观察到三叠系飞仙关组地层,其形成于约2.5亿年前的海洋环境,主要由泥岩、页岩与灰岩层组成。”王平说,“我们利用手上的这个罗盘,可以测量构成山体的岩层受构造影响后的产状数据,这个数据可以准确的描述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活动中,不少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和家长都表示,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重庆市川东南地学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用洋表示,此次活动致力于推广重庆地学知识,传播本土自然资源文化,引导市民朋友们和社会大众更加了解重庆的地形由来、地质变迁、矿产资源、古生物化石保护、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保护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等。激发社会公众热爱地学、保护生态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