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矿全面退出攀枝花苏铁保护区,攀钢40年矿权落下帷幕!
2020-04-17 08:38 来源:矿材网 编辑:矿材网

 过去十多年里,保护区没少和攀钢扯皮。

 有时候是因为开矿用的炸药太猛、有时候是因为矿山扬尘……


近日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苏铁保护区”)

最后一个石灰石矿山已经完全退出

并通过四川省省级整改验收

标志着四川省334宗涉自然保护区的矿权整改全部完成!


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jpg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攀枝花苏铁这一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中国唯一苏铁类植物国家级保护区。


保护区地处川、滇两省交界的云贵高原西北部,位于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交界处,总面积1358.3公顷,区内有天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23万余株,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是欧亚大陆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林。


2.jpg

攀枝花苏铁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距今已生存2亿年至3亿年。在四川,攀枝花苏铁与自贡恐龙化石、大熊猫并称“三宝”


 四川省涉及保护区矿业权点多面广数量大,矿业权退出,背后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向生态利益让路。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矿业权的退出,每一个案例都很艰难。”

 334宗案例,都是“绿水青山”与矿山的“争夺战”,“绿水青山”成为最终赢家。

 矿山是如何给青山让路?矿山退出后,企业又将何去何从?以攀枝花为调查样本,一起走进苏铁保护区。

3.jpg

矿山退出后,环境治理展开,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山坡重新披上“绿装”


4.jpg

曾经,这里是石灰石采矿场,山脊裸露,开采活动对周围生长的攀枝花苏铁造成威胁


1

一场长达30多年的“拉锯战”

先有矿,再建保护区;矿山是合法开采,苏保区也有保护任务

 苏铁保护区依山而建,登山步梯蜿蜒而上,攀枝花苏铁就在路的两旁静静生长。山下,是攀钢石灰石矿所在地,退出以前,山脊裸露,采矿场的废石倾倒于此,灰尘四散。

5.jpg

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攀钢石灰石矿

 在苏保区管理机构负责人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工作日志,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保护区的工作动态。过去十多年里,保护区没少和攀钢扯皮。有时候是因为开矿用的炸药太猛、有时候是因为矿山扬尘……

 苏保区内的石灰石矿隶属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于1970年建成投产,按生产规模120万吨/年计算,石灰石矿尚可开采30年左右;苏铁保护区则成立于1983年,于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灰石采场已征用的土地,大部分都在苏保区红线范围内。”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先有矿,再建保护区——这种情况在此次四川省退出的涉保护区矿业权中比较普遍。“很多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划定的保护区,当时操作不规范,造成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实,我们两家都有难处。”苏保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叹了一口气。“矿山是合法开采的,保护区也有保护任务,谁都没错,但是谁也不会让步。”

 保护区自成立以来的30多年间,和矿山的争地从没停止。位于保护区南部边界的科普实验区与石灰石矿采矿区相接,历史上这一区域曾是野生攀枝花苏铁分布最密集、群落典型性最强的区域,上世纪七十年代已因石灰石矿采矿被完全破坏。


2


一道选生态还是选利益的选择题

矿山退出,矿场损失预计过亿元,但裸露的山脊已出现了绿色

 “拉锯战”持续到2017年,随着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绿水青山就是山”的观念渐入人心,石灰石矿开始退出。

 当年5月,攀钢停止了石灰石矿采场1267米水平以上开采活动,并于当年投入530万元,完成采场作业区生态恢复治理72亩。

6.jpg

攀钢复垦矿山开始披上绿装

 苏保区随即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叶子上的灰尘变少了,曾经裸露的山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色,悦耳的鸟鸣取代了机器的轰鸣……

 另一边,攀钢正经历着焦灼的考验。石灰石矿矿长许华奎介绍,石灰石矿生产的熔剂石灰岩,是攀钢高炉冶金生产必不可少的辅助原料,每年一半以上用料都由石灰石矿供给。停产后,距离攀钢100公里采购半径内的熔剂用石灰石生产能力,暂不能满足攀钢需求,而替代矿山需要6年建设周期,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原料供应。

 石灰石矿副矿长程惠壮算了一笔账,矿山退出之后,矿场损失预计过亿元。

 一道生态利益与经济效益的选择题摆在面前,攀钢做出了选择:2018年10月26日,攀钢石灰石矿采场全面停止开采作业、全部退出苏保区。当天,程惠壮凝望着采场上的复垦花木,和昔日朝夕相处的采场作了告别。

 苏铁保护区内的采矿场,从此成为历史。


3


一次从矿山变青山的新生

矿山复绿,投入资金近亿元;过去挖山开矿,如今封山育林

 矿山退出后,攀钢制定了石灰石矿生态恢复治理总体方案,按项目实施时限和资金来源,将苏保区石灰石矿生态修复项目划分成3个项目,属地政府负责工期最紧的采场底部修复,保护区负责景观效果要求最高的顶部修复,面积最大的采场中部和采场外围的生态修复由企业负责。

 2019年10月20日,采矿场按期完成了石灰石采场、排土场的生态恢复工作,并于近日通过验收。

 目前,石灰石矿山修复已投入资金接近1亿元,对矿区杂草、死树等进行了清除,并种植了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绿植,建成162千瓦光伏提水灌溉工程,抽水260万立方米,建立了覆盖整个修复区的绿化浇灌系统,复绿面积超过2500亩,相当于200多个标准足球场。

 “矿山复绿后,苏铁保护区与人类活动区域的物理间隔拉大了,对保育工作更加有利。”苏保区管理机构负责人说。

 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区人民政府分别成立植被恢复管护领导小组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将筹集资金用于植被恢复后期日常管护,确保3年后栽种树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秉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矿山退出后,程惠壮当起了“治理长”。过去挖山开矿,如今封山育林,角色的转变折射出当地发展的转变。

 “在保证石灰石采场按期退出苏保区的同时,努力将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程惠壮说,虽然“断腕”很痛,但是也为石灰石矿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

 如今,停止开采的石灰石矿一方面通过扩大采购半径、推进战略协作等措施满足矿产品生产。另一方面,将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加强高炉竖窑生产管控,提高石灰石矿产品适应性等方式优化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上一篇:首投8亿 江西广丰打造黑滑石百亿元产业基地

下一篇:又一央企进入砂石骨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