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无污染耕地 1.08亿亩,富硒耕地1439万亩
2017-03-01 08:44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415007_wangyu_1488175162402

 近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提交的河南商丘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成果报告通过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组织的专家评审,获评优秀级。 至此,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共调查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初步查明了河南省富硒土壤分布现状及富硒土壤区的农业生态现状、产业结构现状,为河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项目提交的《河南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报告》显示,河南省全省平原区无污染耕地 1.08亿亩,发现1439万亩富硒耕地。

 据了解,2004年启动的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是河南省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的第一个大型农业基础地质调查项目。主要目标是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为主,水地球化学调查、遥感调查为辅,开展全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查清黄淮流域土地生产环境和生态地球化学质量状况,为改善和调控农村、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制定农业经济区划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河南商丘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为该项目的续作项目,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央财政出资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多目标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工程。项目首次查清了商丘地区深、表层土壤54项指标的含量水平、分布、分配及富集状况,掌握了商丘地区土地质量状况,圈定了富硒等有益元素特种土地资源,为国土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学资料。

 自2013年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经过3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据悉,该项目野外工作质量、分析数据、成果报告均获优秀,并在项目成果应用与转化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利用本次调查评价成果,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与永城市国土资源部门合作,首次在永城市城区周边发现了集中连片的绿色富硒土壤资源,西起卧龙乡、东至苗桥乡,呈带状分布。基本查清了该区域农产品富含有益元素状况、特种土壤的可利用性与安全性。此举为永城市打造好中国面粉城和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也将为永城黑白经济转型增添新动力。

 此外,本次调查查明无污染耕地 1.08亿亩,占调查耕地总面积的 98.97%,主要分布在全省粮食核心区,这对保障河南省乃至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中重金属评价标准和调查区的土壤硒含量,调查新发现 1439万亩绿色富硒耕地,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前安阳、鹤壁、焦作,伊洛河流域的洛阳,沙颖河流域的许昌、平顶山,黄淮冲积平原区的郑州、开封、商丘一带。富硒耕地主要受硫化物矿床、黑色岩系、煤系地层等地质体和特定的土壤类型控制,土壤中硒元素来源稳定,有利于长期开发利用。另外在洛阳、永城等地还发现了一批富锌、锶、硼、钼等有益微量元素的特色耕地。资料表明,在河南省富硒地区已发现种植的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作物及芝麻、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达到富硒农作物标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上一篇:从德国和伦敦治霾实践,反思中国的雾霾战争

下一篇:地质专家齐聚娄底,“会诊”湖南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