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日前举行的山东省煤矿智慧化建设和智能化改造推进培训班上获悉,山东省将把王楼、翟镇、滨湖、鲍店等煤矿建设为第一批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为全国煤炭行业树立智能化建设的“山东标杆”。
据悉,兖矿集团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智能开采技术探索与实践的煤炭生产企业,始终关注和跟踪国内外智能化开采技术发展,与国内外上百家知名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打造了一批智能化高效示范矿井。兴隆庄矿、东滩矿、发耳矿分别通过国家级、省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矿井验收。机器换人,让有着40多年历史的兖矿集团再次站在了行业前沿。
兖矿集团东华重工掘进机生产现场
事实上,不仅智能化建设被树为“山东标杆”,兖矿集团还有多项新技术也占据着产业制高点。
今年6月份,在山东潍坊召开的中国氢能联盟首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兖矿集团全票当选中国氯能联盟理事单位,担当起山东煤炭制氢产业先行者的重任。其实,作为传统煤企的兖矿集团,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向煤制氢产业暗中布局。今年1月4日,由兖矿、山东国惠、淮柴等山东国企牽头组建的山东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在济南成立。作为联盟发起方,兖矿已编制氢能源产业三年行动方案,聚焦氢能、甲醇、合成气、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领域,构建智慧氢能产业链。联盟成立当天,兖矿还与全球最大气体公司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就煤制氢的开发与利用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外国技加快煤制氢进程。
兖矿在进军煤化工过程中,一直伴随氢气的规模化制造,但生产的氢气并未作为能源直接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兖矿集团大规模制氢技术已经成熟,单就制氢环节来看,每立方米成本不足1元,具有成本优势与市场化推广价值。
兖矿集团除在行业内扎根、默默深耕外,还放眼行业外,抢占新兴高端技术产业制高点。早在2010年,兖矿集团就致力于两化融合、跨界融合,孕育新动能。北斗天地公司开发出北斗通信对讲机及定位手咪、全空域机动协同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应急救援融合通信系统、公共位置服务平台等主导产品;首创研发北斗+自组网系统获得中央企业熠星大赛优秀奖,北斗天地被科技部评为瞪羚企业。与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签订鲁西发电项目划转协议,开工建设2×60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争取1000v蒙电输鲁项目建设,对于优化山东能源结构、保障山东能源安全、实现节煤3000万吨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悉,近年来,兖矿集团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43亿元,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20余项国家科技奖项,立井建设、露天开采技术全球一流,气化液化技术世界领先,智能化工作面开采技术取得突破。研制应用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综采装备,达到年产1500万吨能力;日处理煤4000电极超大型气化技术列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装置在荣信化工二期投用。
到2021年,兖矿力争全面建成智能矿山,成为煤炭行业智能化开采的示范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