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地质勘查工作回顾:铸发展硬核,向新时代致敬!
2019-05-30 09:59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尽管如今大数据、互联网、遥感探测等新技术与地质勘查交叉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已在地质工作中广泛应用,但他们军绿色的地质包里仍然少不了地质老三大件:罗盘、地质锤、放大镜。


 包里也许还会放上几个馒头,渴了就喝山里的泉水。下山时,包里则塞满了石头。他们自嘲说,这是“背着馒头上山,背着石头下山”……


 4000多米的海拔,单单是高原反应就让人够痛苦了,但是地质工作者却能让草在这里长高,为的是等项目结束了可以把草皮再覆盖回去……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传承与弘扬。这群与石头为伴的人就是这样既执着又可爱。走进新时代,他们的地质之路会越来越宽阔。


找矿成果不断扩大


找矿是地勘单位的主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它是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来源。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显示,初步统计,去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53个,其中,大型51处,中型57处,小型45处。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列的矿种分别是:煤(20处)、石墨(13处)、金(12处)、铝土矿(9处)、铁(8处)、铅锌(8处)。主要矿种新增资源(333及以上):煤297亿吨,铁矿石1.63亿吨,铜134.22万吨,锰矿石4469万吨,铝土矿石1.31亿吨,铅锌115.56万吨,钼3.95万吨,金97.44吨,银221.2吨,磷矿石1.91亿吨,石墨1.50亿吨。


 从探矿权设置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计15719个,较2017年末减少26%;登记勘查面积25.01万平方千米,较2017年末减少31.2%。从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探矿权数量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内蒙古(2499个)、新疆(2000个)、江西(1598个)、四川(877个)和安徽(725个),5省(区)探矿权总数占全国的49%。从矿种分布看:主要集中在34个重要矿种,其探矿权共计13029个,占总数的82.9%。从矿类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金属矿,其中有色金属探矿权数量6038,占全国总数的38.4%;贵金属探矿权4011个,占全国总数的25.5%;黑色金属探矿权1662个,占全国总数的10.6%。能源矿产探矿权1805个,占全国总数的11.5%;非金属矿产探矿权2058个,占全国总数的13.1%。


标普全球财智日前发布的“世界矿产勘查趋势2018”报告显示,2018年世界矿产勘查投资较上年增长19%,预计2019年增幅为5%-10%,实现世界矿产勘查投资连续第三年增长。由此可见,全球矿产勘探在回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通报显示,2018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延续了近年来的下行趋势,同比减少12.4%,但比上一年降幅(19.8%)有所收窄。所以,2018年还是有不少重大找矿成果问世。


 前不久,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2018年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其中,十大找矿成果包括:四川盆地威荣页岩气田探明千万级深层页岩气,内蒙古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铀矿勘探取得新突破,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实现铅锌矿找矿重大突破,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发现维拉斯托大型锂锡多金属矿床,甘肃省徽县郭家沟矿区查明特大型铅锌矿,内蒙古自治区双尖子山探明超大型银铅锌矿,江西省横峰县松树岗矿区探明超大型钽铌稀有金属矿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西沟发现超大型石墨矿,江西省新余市石竹山一上高县樟木桥探明世界最大硅灰石矿,河南省偃龙煤田深部发现超大型铝(黏)土矿。


绿色勘查全面开花


 绿色勘查是“两山论”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基于符合环保要求达到找矿效果的一种勘查新措施或新方法。近年来,全国地勘行业以绿色勘查为抓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在既要找到金山银山,更要保护好绿水青山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保护生态前提下的地质勘查新路子。2015年8月,《中国矿业报》记者在“走基层”活动中,发现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多彩模式”,并首次提出绿色勘查这一先进理念后,得到了原国土资源部地勘司的高度重视。地勘司深入青海进行调研后,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了部领导的肯定和批示,绿色勘查由此正式被列为原国土资源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始在全国推广。


 绿色勘查要有章可循,有序推进。3年多来,在部勘查司、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等部门的倡导推动下,我国绿色勘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例如,青海有色地勘局在推进绿色勘查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度措施,为全国绿色勘查的推广提供了模板。该局实行地质工作与环境恢复治理“三同时”制度,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并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同时还建立了入场前的主动联系机制等。2018年,青海有色地勘局地勘项目全面实施绿色勘查,合作的两个矿业公司科学管理,技术先进,效益明显,做到了既要找到金山银山,又能留住绿水青山,为地勘矿业绿色发展探索了青海有色的实践。


 再例如,西南能矿集团公司坚持做到从地面蔓延到地下——看见的要做好,看不见的要做得更好,让绿色始终成为资源勘查项目的主色调。在绿色勘查过程中,西南能矿推广使用环保泥浆处理剂,专门修建了防止渗漏的泥浆池,铺设土工布防止地面可能的废油和泥浆污染,勘查结束后对废浆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固化填埋,最大可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河流和地下水。2018年,西南能矿集团绿色勘查恢复面积约11000平方米(含机场及道路),植树、植草9000平方米,蓄水池回填160立方米,投入绿色勘查费用约30万元。煤层气钻井绿色勘查累计实施23口,地热井绿色勘查共实施2口。


 此外,甘肃、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吉林、江西、新疆等地也坚持环保优先,全面推进。许多省份相继开展了绿色勘查示范项目,要求地勘单位在实施地质找矿过程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运用先进的找矿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施地质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实现找矿和环保双赢。


 绿色勘查要靠技术支撑,引领绿色开发。绿色勘查的核心是用对生态环境最小的扰动来保证地勘工作的保质保量完成,例如可以采用“以钻代槽”,减少槽探对植被的破坏;采用定向钻进技术,实现“一基多孔、一孔多支、一孔多用”,减少机台数量与搬迁;采用模块化、轻便钻探设备及机具,便于人工搬迁和减少基台面积。前不久,由中国矿业报社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绿色勘查技术交流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广展示绿色勘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及地质调查相关成果,全面推进绿色勘查。


 今后,只有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瞄准“三深一土”重大科技战略,继续加大科技攻关,将“绿色”全面贯穿于整个勘查过程中,力求在探索“金山银山”中留住“绿水青山”。


转型升级亮点纷呈


当前地质事业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地质工作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地质工作提出新需求。就地勘单位的产业特征而言,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地质勘查产品的供给质量与效率,扩大有效供给。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通报显示,在勘查资金投向上,一减一增对比明显:矿产勘查同比减少23.1%;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同比增加18.3%。通报还显示,我国基础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科技以及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保障服务民生、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中越来越发挥着关键作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据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的观察发现,从2018年调查分析的9个省(区)30个基层国有地勘单位经济情况来看,其矿产勘查类收入大幅下降,从2012年的10.4亿元降至2017年的5.6亿元,降幅为46%,占比仅为总收入的6.5%;而环境、农业、城市、民生、旅游等其他领域地质工作服务收入却稳步上升,由2012年的8.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9.9亿元,增幅为11%,占比为总收入的11.5%。


 事实上,近年来,地勘单位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亮点纷呈、各有特色,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有的从横向拓展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领域,扩大有效供给。例如,山东省地矿局通过在“地质+”融合发展上实现服务延伸,建立与国土、海洋、水利、交通等部门及大企业大集团的长期合作关系,成立地质技术服务中心,把地质工作的服务支撑作用与政府所需、民生所盼、企业所求有效结合。又如,山西省地勘局完成山西省主要盆地经济带1∶25万土壤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查明山西省5100多平方千米富硒土地,利用该成果与市县政府、企业合作,开发富硒小麦、富硒水果、富硒蔬菜等产品。


 有的针对突出问题,化解过剩产能,盘活存量资源,释放低效率的资源要素。例如,山东省地矿局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地质工作由全面找矿向战略找矿转变,调整优化矿产勘查结构,重点加大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和紧缺矿产资源地质找矿工作力度。又如,福建省煤田地质局针对地质找矿进入“攻深找盲”阶段,提出“四下”找煤理论,建成原国土资源部龙岩煤田勘查科研基地、安溪煤矿野外观测基地,加大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有的创新发展理念,培育地勘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例如,浙江省地勘局通过“地质+”深化地质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设计国内首个集科考、旅游、社区、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品——嵊州市通源乡地质文化村。又如,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应用大数据、无人机遥感技术,为京津冀及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有的为地勘产业发展排除体制机制的羁绊,激活市场化驱动效应。例如,陕西省地矿总公司将原“总公司-分公司”一级法人管理体系,改为“总公司-子公司”两级法人管理体系,给基层更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又如,辽宁省地矿集团按照集团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原则,根据集团实际,按地质、能源、工程、矿业、多种经营五大产业,组建了五大专业化公司,迈出转企改制后全方位进军市场的第一步。


 梳理各省地勘单位召开的2019年工作会议,在转型发展方面都做出了新的部署。例如,江西省地矿局提出,以地勘主业和传统地质技术优势为基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事企分体运行,补齐管理短板;抓好党的政治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又如,山东省地矿局提出,规范事企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创新事企互动方式,建立事企互动机制,实现事、企协同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增强事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与省直有关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深入拓展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融合,积极对接中国地调局及其所属机构,加强与地质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加大省外地质工作开拓力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再如,陕西地矿集团提出,围绕“三大发展”战略、“三个地矿”目标,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推动转型升级的责任担起来。


 展望未来,在地质勘查行业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的统筹指导下,积极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地质勘查单位勘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相关地勘单位抓住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在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修复、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探索中积蓄转型升级新动能。

上一篇:中国经济为商品市场传递信心 未来黑色系仍有上涨空间

下一篇:经济日报:稀土为何如此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