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安徽省地矿局18家单位的72名新锐选手近日汇聚泥河之滨,角逐安徽省地球化学调查技能大赛。该大赛堪称安徽省地质勘查技能“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连续开展了10多年。
比赛由理论测试、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三个方面组成,选手要在三个小时内完成包括12本书的200道题目,一个半小内时完成异常查证方案的编写,一个半小时内完成地质剖面和测量,两个小时内完成野外土壤样品的采集,四个半小时内完成综合研究报告的编写……专业覆盖广、精度要求高、比赛难度大。
安徽省物化探院参赛的四名选手——夏飞强、刘彬、杨艳、陈平峰,均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专业,是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瞧,这是我的‘香奈儿’。”在两人一组的土壤样品采集现场,杨艳手臂上挂着两袋刚采集的样品,调皮地做了一个鬼脸,又立马转向下一个指定点。只见他们手持GPS,背着地质包,一路向山头走去,两个背影,颇有剑走天涯的潇洒。比赛要求,每组选手需取四个样品,每个样品刨三个坑。虽然入冬天气已冷,但选手们刨坑却热出了一身汗,“你挖那个坑,我挖这个坑,挖到基岩就可以了。”样品颜色、植被状况、GPS坐标、装样品、打木桩做标记……选手们一丝不苟地按要求开展比赛,而且提前半个小时完成了任务。
赛前两天,记者曾偶遇四位选手聚在一起讨论,会议室散落着他们的学习资料,有些书本已经磨得很厉害,有的地方做了加页,圈圈点点不胜枚举。
虽然本次大赛是地球化学调查技能大赛,但是不少考点与地质交叉,目的是强化协调协作机制以及地质勘查多项专业融会贯通能力,引导一线技术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化。
不少选手平时并不是单纯做地球化学工作,更有选手并非地球化学专业,“我平时做地质矿产的比较多”“我参与土地质量这块更多点”“进入单位后主要承担室内图件编制、编写报告这一块……” 很多选手跨领域一展身手,这与平常的岗位历练息息相关。
此次大赛的9名裁判都均来自各家单位地球化学方面的技术能手和技能专家,其中来自安徽省物化探院的化探教授级高工程乃福,担任督导组组长;还有该院地质矿产分院院长黄博多次为参赛选手梳理规范,答疑解惑,“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毫无保留”“我们是地球化学专业队伍,希望他们赛出水平”。
成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安徽省物化探院凭借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技术、稳定的发挥一举夺得团体第一名,包揽了三个单项个人第一,四名选手均被授予“安徽省地矿局技术能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