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地勘转型升级
2018-07-25 11:41 来源:新浪新闻 编辑:矿材网

近年来,地勘单位树立大地质大服务理念,顺应地质工作发展形势,主动谋划、抢抓机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地质工作,推动了地质工作转型升级。贵州省作为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提出了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和环境治理型产业,大力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工程,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储备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基础能力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了最佳机遇期。地勘单位要尽快理清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好技术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找准地质工作与生态文明的契合点,将传统地勘工作的富余力量逐步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转移,由点向面,逐步铺开。


  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是指地质工作从传统的地质找矿向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等大地质方向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实现绿色勘查。地质工作的转型升级目标是为了充分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住市场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地勘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为深化地勘单位体制改革培养人才队伍,筑牢经济和产业基础。


  在实现转型升级中,地勘单位要从人才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装备等方面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储备,这是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基础能力。一方面,要培养一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拓宽生态环保类的市场准入资质。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打造成为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水平,逐步建立起市场竞争优势,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挥已有科研成果和人才、技术、产业等优势,把地质工作更多地倾向于地质环境与工程产业方向,最终实现地质工作的转型升级。此外,通过建设和启动一大批科研平台,推进“互联网+地质大数据”建设,促进区域性重大资源、环境、生态与工程地质问题综合研究成果大数据化,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支撑。


  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实现转型升级


  近几年,很多地方的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增长,这对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是重大机遇。地勘单位可以通过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推动旅游资质升级,利用好旅游规划资质,结合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积极开展旅游资源块段详查、旅游规划、山地公园建设、地质科普公园建设等工作。有地热资源的地区,地勘单位可以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开展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推进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切实满足旅游休闲、温泉养生等产业发展的需要。


  地勘单位还可以在服务清洁能源产业、特色高效农业、天然饮用水、新型建筑建材等产业中转型升级。一方面,抓好页岩气调查评价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抓好煤层气探采实验井工作,争取在实验成功后拓展到一些重要煤矿山和重要煤层气分布区煤层气勘查。同时,发展绿色能源,推进浅层地温能勘查开发,开展浅层地温能利用效能监测,争创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并积极推广中深层地热能在供暖、医疗、温室农业、发电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中深层地热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依托国家发展城市经济带建设和国家扶贫攻坚区的相关部署,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立项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通过开展查清地下水资源潜力,寻找优质水资源等工作,推进矿泉水调查评价项目,为天然饮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提供技术服务。此外,加强优质饰面石材和方解石萤石等功能型非属矿产资源的合作勘查开发,积极涉足于废弃物循环高效利用方面,开展新型建筑建材的研发。


  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工程


  地勘单位转型升级要着力打造“青山、蓝
天、碧水、净土”工程。积极争取实施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组织实施好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积极参与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以先进的实验检测技术为依托,积极争取质监和环保等部门支持拓展测试业务,开拓空气污染监测防治业务领域,以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点为基础,建设覆盖区域主要含水层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围绕国家“水十条”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创造条件申报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积极争取并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围绕国家“土十条”积极争取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价及修复治理工程;运用现代农业生态地球化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地区耕地地质背景及其分布的实际情况和耕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参与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和土壤修复方法技术研究。


  此外,地勘单位要积极拓宽业务范围,积极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重点围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水利设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地下管廊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等,积极争取开展工程勘察、深基坑开挖、基础柱、边坡施工、测量测绘、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评价、移民搬迁选址、垃圾填埋场选址、水源地勘查、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群地壳稳定性评价及地下空间利用研究等工作,在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转型升级。

上一篇:中国石油风险勘探做厚储量家底

下一篇:山东省地矿局地质先行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