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谓国别“对等关税”靴子落地后,特朗普随后将如何祭出针对具体行业和商品的关税,成为贸易战后续走势的焦点。上周五,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扩大钢铝关税的征收范围,大量钢铝衍生产品也将被征收关税。扩大的关税清单将于8月18日正式生效。多家媒体称,“这可能会对本已动荡的全球贸易造成冲击。”“美国制造业将面临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和关税压力双重打击。”
纳入数百种钢铝衍生品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需缴纳50%钢铝进口关税的清单,从而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美国商务部发布的《联邦公报》显示,产业与安全局将在《美国协调关税表》中新增407个税号,以标识那些因含有钢铁或铝成分而需加征额外关税的产品。
今年2月,特朗普政府将钢铁和铝的关税提高至25%,随后在5月又将税率翻倍至50%,以提振美国生产商,此举进一步引发美国及主要贸易伙伴对供应链中断和成本上升的担忧。钢铁和铝被广泛用于制造从啤酒罐、办公用品到汽车等各种产品,由于进口税翻倍,美国市场所有这些产品的价格都可能上涨。
美国总统特朗普15日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今后几周他将宣布芯片进口的具体关税税率。照特朗普的说法,一开始钢和芯片关税税率会定得比较低,目的是推动有关企业在美国本土建立起制造基地,随后关税税率就会大幅提升。
作为被保护对象的本土生产商也未能幸免
受此前钢铝关税影响,一些业绩不佳的钢厂已经停产。由于需求疲软和财务损失,美国大型钢铁生产商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停产了三处设施。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亏损4.7亿美元,正在探索出售资产以挽回损失。
大宗商品市场信息提供商“Fastmarkets”日前报道称,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钢铁分销商、加工企业、设备制造商和终端用户在此轮关税调整中承受了不成比例的冲击。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作为受保护对象的美国生产商也未能幸免,短期需求下滑同样对其造成显著影响。在此背景下,部分竞争力较弱的钢铁厂不得不选择停产。
虽然特朗普政府宣称要重振美国制造业,但业内加工商指出,终端钢铁生产(如板材)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由于国内供应不足,美国钢铁制造商依赖巴西钢铁,特别是半成品板坯,“美国存在约500万吨板坯的结构性供给缺口,这个缺口必须通过进口来填补”,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表示。数据显示,尽管面临50%的高关税,美国6月仍从巴西进口了75.2万吨钢铁产品。
该加工商表示:“特朗普明确优先发展国防和能源领域,造船业也是本届政府的优先事项,所有造船业都需要成品钢板,但事实上美国缺乏足够的成品钢板供应来满足造船需求,由于板坯短缺导致钢板产能无法释放。”
“结构性”通胀浪潮将来袭
英国广播公司梳理显示,截至本月,美国已分别对钢铝、铜以及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设定了50%、50%和25%的关税。针对药品进口,特朗普上月威胁称将设定200%的关税税率。在芯片行业,此前他一度声称芯片进口关税税率会定在100%,可就在上周五,其最新表态又称税率“可能要到200%、300%”。
生产成本和关税压力不断攀升,使美国大范围依赖进口材料的制造商正面临结构性压力。金融网站“AInvest”最新分析显示,通胀浪潮正在形成。以钢铝关税为例,50%的钢铝关税直接冲击汽车制造商、家电生产商及建筑企业——单车钢材成本激增2000美元。50%的铜关税导致电子产品与基建项目价格飙升。此外,受影响的不仅限于原材料,对科技和医疗保健至关重要的半导体和药品分别面临100%和200%的关税。这些本就饱受供应链瓶颈困扰的行业,如今因投入成本增速超过收入增长,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
这些成本被理所当然地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25%的汽车进口关税和50%的钢铁关税迫使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将价格提高5%—7%。同样,药品关税也推高了药品价格,胰岛素和仿制药的价格出现了两位数的涨幅。报道称,与可以通过利率抑制的需求驱动型通胀不同,关税引发的通胀具有结构性和持续性,这进一步限制了美联储应对通胀的工具。“因此,即将到来的通胀浪潮并非昙花一现,而是一场结构性转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密16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钢铝关税适用范围的扩大给供应链带来了新的冲击,相关上下游产业将面临成本大幅上升。各方都需要更多时间重新评估和权衡如何继续与美国进行贸易。反复的关税调整将使贸易伙伴认为与美国做生意存在风险。周密说,即使美国买家接受更高的成本,供应商也可能会更加谨慎,从而导致潜在的进口短缺,并加剧美国的通胀压力。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关税对物价和通胀的影响正在持续显现。英国巴克莱银行本月上旬发布研报认为,随着延迟效应显现和新关税措施实施,美国关税政策对经济的拖累可能显著加深。该银行预计,关税将导致美国整体价格水平累计上涨0.8%,而截至目前,至少3/4的价格上涨影响尚未得到显现。该行预计通胀效应将持续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