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市场持续震荡调整
2025-07-17 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矿材网


 日前,第九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国际研讨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期间发布了《2025年世界石油展望》旗舰报告,为全球石油市场勾勒出一幅既乐观却又充满挑战的图景。与欧佩克的乐观情绪相比,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石油需求预测更加保守。同样是重量级的能源机构,各方对未来石油供需平衡、油价走势和能源转型趋势等有不同的判断。在全球经济放缓、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全球石油市场何去何从众说纷纭。


 报告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持续攀升,到2050年将达到日均1.23亿桶,主要消费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报告指出,到205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之外的国家石油需求将增加2800万桶/日,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主要增长点,预计今年中国的需求将增长21万桶/日,印度的需求将增长30多万桶/日。相较之下,OECD国家因电动汽车逐渐普及和能源转型,化石能源需求增长放缓,预计今年石油总需求仅增长20万桶/日。但报告强调,石油在交通运输、工业和医疗领域仍然不可替代,其主要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


 国际能源署近期预测,今年全球平均石油需求增长为70.4万桶/日,明年将增长为72.2万桶/日。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为80万桶/日,明年将增长为110万桶/日。两个机构均认为,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紧张局势可能抑制需求增长,特别是美国政府的关税举措可能削弱亚洲新兴市场的需求潜力,或将给全球宏观经济带来重大不确定性。


 在全球石油供应方面,由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市场平衡至关重要。欧佩克预测,2025年原油供应将增加160万桶/日,主要增量来源是美国、加拿大等国。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大增正在重塑市场格局,“欧佩克+”的减产策略似乎在维持油价与保护市场份额之间进退两难。


 “欧佩克+”决定逐步解除2023年11月以来的220万桶/日自愿减产计划,今年已经两次提高产量目标。但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国一直在增产,使该组织的减产效果大打折扣。国际能源署警告称,“欧佩克+”加速增产有可能加剧供过于求的紧张状态,导致今年全球石油市场出现73万桶/日的供应过剩。如果欧佩克坚持增产,过剩量可达140万桶/日。7月11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已将2025年原油总供应预测从1.049亿桶/日上调至1.051亿桶/日。


 中东地缘政治冲突愈演愈烈,导致国际油价剧烈波动。


 根据欧佩克分析,今年5月,欧佩克参考篮子(ORB)平均价格为63.62美元/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为64.01美元/桶,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为60.94美元/桶,较上月下跌7.8%,主要原因是全球石油库存增加、需求放缓及“欧佩克+”决定增产。但进入6月,全球石油市场一改单边下跌趋势,地缘政治风险一度推高油价,目前始终在70美元/桶附近徘徊。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65美元/桶,美国能源信息署则预计为69美元/桶,2026年可能降至58美元/桶。


 目前,库存压力以及市场投机者普遍看跌等因素抑制了国际油价上涨。有关调查显示,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需油价达65美元/桶才能盈利,过低的油价可能导致美国油商资本支出削减9%。此外,针对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也带来很大不确定性。油价的短期波动性将持续受地缘政治局势和“欧佩克+”产量政策的双重影响,但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将限制长期上涨空间。


 能源转型是石油市场的长期挑战。欧佩克强调,石油在2050年前仍将处于主导地位,但也需要发展新的“全包容”能源路径。据国际能源署预测,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电动汽车销售在2025年将达到200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美国能源信息署则指出,OECD国家的绿色政策将加速石油需求下降,而非OECD国家的传统燃料依赖短期难以改变。


 总体来看,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将在供需失衡、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和能源转型的交织影响下继续演变,而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可能成为价格波动的关键变量。



上一篇:独特的优良性!探索纳米高岭土的特点与应用前景都有哪些?

下一篇:重磅!全球铁矿巨头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