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热门新闻
  • >
  • 矿业
  • >
  • 中国关键矿产出口禁令破功?美通过2国转运进口,已大量囤积镓锗
中国关键矿产出口禁令破功?美通过2国转运进口,已大量囤积镓锗
2025-07-11 09:11 来源:中华网财经 编辑:矿材网

?7月9日,路透社所发布的一篇调查报道,将美国规避中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措施的阴暗面给揭开了。

自2023年12月,中国宣告对美国禁止出口、锗、等战略性矿产之后,泰国与墨西哥便成为了美国获取中国镓锗锑等矿产的两大主要转运国家。

据路透社所提供的数据表明,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这5个月的时间当中,美国自这两个国家转运进口了3834公吨的氧化锑,近乎超越了之前3年的进口总量。

与此同时,路透社还指出,依据航运记录呈现的情况,或许存在中企参与协助转运。其具体的操作模式为,货物在物流链中进行伪装——当从中国向一些不太受关注的国家出口时,被标注为铁、锌或者艺术用品,接着在抵达第三国之后,更换标签再转运至美国港口。一位美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向路透社坦白道:大批量运输会引发审查,因而通常都是以小批次的形式进行转运。

面对稀有矿产走私网络,我国在2025年5月便接连使出遏制组合拳。

彼时,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于深圳安排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的专项行动,公安部、海关总署等众多部门携手联合,将目标锁定在伪报瞒报、夹藏走私、第三国转口这三大典型手法上。紧接着,在两周之后,我国又进一步明确划定了内蒙古、江西等七个资源大省的全链条管控责任,从矿山的开采一直到出口报关,均实施穿透式的监管。

与此同时,法律的武器也在持续进行升级。自7月1日起,新颁布施行的《矿产资源法》首次把36种矿产纳入到国家战略性目录之中,对于违规出口者而言,最高可能会面临货值10倍的罚款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

然而,若走私稀土、锑等稀有矿产的数量超过20吨或者价值达到20万元,便能够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人或许会被判处5年以上的刑罚。

在中国尤其针对美国实施管制出口稀有矿产后,美国对于走私的依赖,实际上也彰显出了其在关键矿产方面的致命性短板。

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所发布的2025报告显示,在美国所划设的50种关键矿物清单当中,有41种对于进口的依赖程度超过了50%,而在这其中有29种的最大生产国是中国。就像美国唯一的钴矿在2024年已经关闭了,稀土矿仅仅只剩下1座,并且它的产量是比较低的,而且产出的稀土矿石还需要运到中国来进行冶炼,之后再转运回美国。可以这么讲,在稀土、镓、锗等关键矿产方面,全球都对中国的产能以及出口存在着依赖。

正是由于过度依赖,因此焦虑正促使美国转向双线战略。

具体而言,就是国内进行增产并且重新构建生产产业链。

美国总统特朗普尽管签署了行政令以扩大采矿规模,然而国内存在着环保方面的阻力以及冶炼产能不足的问题。就全美国而言,且不说稀土冶炼能力几乎是不存在的,单单是相对比较常见的铜,美国也仅仅只有2家铜冶炼厂仍在运转。因此,无论是采矿工作还是建设产业链,其进展都极为缓慢。

当然,美国也存在着替代的办法,像是从海外去掠夺矿产,同时把公海采矿归入到计划方案当中。如此一来,便能够绕开美国国内在环保方面所存在的阻力。在这段时期,美国对乌克兰施加压力,使其让渡矿产权益,并且炒作收购格陵兰岛稀土资源,实际上这都是该计划的其中一个环节。

然而,这几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乌克兰的稀土矿产,其大部分处于俄控区域,而剩余的部分在如今战火纷飞的情况下,也很难实现有效且稳定的开采。至于公海采矿,这一行为被国际社会指责为系统性的资源掠夺。美国的海洋专家就曾发出警告,深海采矿有可能引发公海的生态灾难,破坏碳封存系统,并且生态的恢复需要数百年之久。

中国当前并非完全关闭合法贸易通道,而是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商务部在6月明确指出,对于符合最终用途审查的申请会予以批准,然而禁止向美国军事用户进行出口,对于镓、锗、锑等物项原则上不予许可。

当前,国际供应链正处于悄然重塑的进程当中。美国国务院于2024年组建了由15个国家组成的关键矿产联盟,其目的在于构建对华替代供应链。然而,中国凭借在冶炼方面的技术优势,始终保持着掌控力。即便美国组建再多的联盟,也难以绕开技术封锁这一关键因素。这恰恰印证了那句古老的谚语——风水轮流转。曾经,美国总是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而如今,情况却发生了反转,轮到我们掌握技术封锁的主动权了。

最终,镓锗走私的隐秘暗流以及中国强硬的反制举措,充分展现出大国博弈的复杂特性:当资源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关键命题时,出口管制不仅是经济层面的防护盾牌,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武器。这场围绕矿产资源展开的攻防之战,从表面上看像是一场关于物流标签的猫鼠游戏,而实际上在其深处,是全球秩序规则的一次重大重构较量。


上一篇:日本将在南鸟岛试采富稀土深海泥

下一篇:广西通报六起矿产资源违法违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