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热门新闻
  • >
  • 其他
  • >
  • 央企巨头中国铁建旗下多家公司成“失信被执行人”,被限高合计上千起
央企巨头中国铁建旗下多家公司成“失信被执行人”,被限高合计上千起
2024-08-06 10:5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矿材网

今年4月中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长期调查发现,中国中铁(601390.SH,股价6.15元,市值1522.16亿元)多家控股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或“限制高消费”名单。而被拖欠的企业多为小微企业,拖欠额在几万元、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

自今年5月开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另一家“中字头”央企——中国铁建(601186.SH,股价8.22元,市值1116.24亿元)与中国中铁存在类似情况:公司多家间接控股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被限制高消费。

多位中国铁建间接控股公司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并非故意拖欠,而是涉及业主方欠款的“三方债务”、部分诉讼案件存在争议等多种复杂情况。公司积极与小微企业谈判相关付款方案,最近开展了专项行动,公布了投诉电话接受监督。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双林认为,上述案例涉及“连锁债务”的问题。林双林表示,小型供应商虽然是债权人,但处于弱势地位。业主方、央企和小型供应商应该积极协商,制定还款计划,尽早偿还欠款。

央企旗下多家公司成“失信被执行人”

被限高案件合计超千起

中铁十七局集团、中铁十五局集团,均由中国铁建100%控股。

天眼查显示,截至7月26日,中铁十七局集团旗下的第一、第三、第五、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以及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涉及限制高消费(来自法院公布过的限制高消费文书,不排除部分案件已还款)的案件数合计超过1000起。

此外,中铁十七局集团旗下的第一、第三、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案件数量均在几十起。

图片来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截图

上述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情况包括: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其他规避执行、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以及违反财产报告制度。

更为极端的是,有一家武汉公司曾申请上述一家央企公司破产,该武汉公司负责人7月10日向记者透露,双方已经和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天眼查显示,中国铁建间接控股公司被欠款方申请破产的案件不只一起。

标的不大,但中小企业索要工程款难

今年5月以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多位被上述中国铁建间接控股公司拖欠货款的供货商。

“他们欠了我们一千万(元)。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等他们付款。”一供货商负责人6月1日和7月30日向记者表示,尽管对方曾部分还款,但大部分货款至今未结清。

另一建材商行供货商负责人称:“他们欠了我们五十多万(元),欠款时间长达三四年。”现在双方已结款。

山西某工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提到,他们为当地一高速铁路项目提供设备租赁服务后,自2018年起就被拖欠了234万元本金及利息。“法院已经判了,判决了还是不付款??现在投诉到国资委平台,继续到法院申诉。”该负责人表示,“但到现在也没支付??自己(遭遇)债务危机,他们又不给(钱),公司濒临倒闭。”到了7月,他陆续收到24万元回款,但后续对方还款又中断了。他目前在等法院消息,正在追查他们子公司的财产线索。7月30日,其进一步向记者补充道:“目前对方仍未还钱,公司继续起诉对方。”

山西某钢材公司相关负责人7月31日告诉记者,自己公司与中国铁建下属企业有数年的合作关系,为对方多个项目供应建筑材料,公司在某市为其提供了价值800余万元的劳务和钢模板,但对方付款不到100万元。他表示,法院判决生效都已经两年了,但对方账户无资金可执行,现在公司也无可奈何。

还有来自贵州省的一家贸易公司和陕西省的一家环保企业,前者从2010年开始与中国铁建间接控股公司合作,“款是2015年欠的。现在还欠70多万(元)。从2019年开始强制执行,我们也申请(了)冻结”。

后者在2020年给中国铁建下属企业承建的武汉水利项目供货材料,“本来说好3月份要付,但一直说的是甲方马上付钱”。

也有其他供应商反馈,因为欠款时间较长,供应商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有供应商提到对方回应并不积极。“他们说没有钱怎么还?”一位供应商引述欠款方的回应:“等有钱了会打过来。”

总的来看,上述拖欠货款的案例集中在一些基建项目。


上一篇:中国恒大向许家印等7名被告提起诉讼,追讨约60亿美元

下一篇:60亿光伏项目,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