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会——秦岭故事
2017-09-28 10:53 来源:矿材网 编辑:矿材网

9月28日,第二届地质勘查行业“全国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出席会议接见 100名“最美地质队员”,其中包括10名“十佳最美地质队员”。


 “全国最美地质队员”事迹报告大会宣传展示最美地质队员感人事迹,增强地勘行业凝聚力。全国地勘行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找矿事业,涌现出一批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通过“寻访最美地质队员”活动,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受到全国地勘行业广大职工的赞誉。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对提升行业形象、凝聚行业力量和推动找矿突破、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建材地质勘查局地勘院院长  秦岭


 中国最大铅锌矿发现者

新疆自治区地质矿产开发局八队  万建领

 

安徽地矿局313队地质神兵  朱恒银


中石油十佳最美地质队员   李爽

 

 矿材网特聘专家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秦岭院长作为“最美地质队员“参与此次事迹报告大会。作为矿材网特聘专家,秦院长在矿山咨询、办证、开采等领域为矿业人提供专业咨询。

 

 秦岭简介


 秦岭,1987年1月出生于安徽芜湖,中共党员,2007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学专业,2013年获得中山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地质勘查院院长,高级工程师。2007年进入广东总队工作以来,历任地质技术员、项目负责人,2011年任总队地勘院副院长职务,2012年至今任地勘院院长职务,2013年-2014年期间,兼任总队总工办主任职务,协助了总队全面的技术管理工作。2016年,获得中国建材集团高级工程师职称。


工作以来,秦岭同志一直从事水工环地质、矿区地质、基础地质工作,一干就是10年,10年间,秦岭同志坚守岗位,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将美好的青春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


 一、青春年少,投身地质


 2003年秦岭刚满16岁,就以优异的成绩从安徽农村考上了高等学府中山大学。还记得当初考上中山大学,别人都投来羡慕的眼光,但一问起专业,又招来的是疑问和担忧。“这个专业将来工作一定很辛苦吧?经常爬山吧?工作一定又脏又累吧?一定经常不着家吧?”,秦岭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农村出来,又干起了与土地与大山打交道的活,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其实大家还是很了解这个专业,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个专业的乐趣。”秦岭说。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少年,而是成长成了一名坚忍不拔的地质工作者。


 

 2006年大学实习开始,秦岭就进入了广东总队,他被安排在总队下属的工程勘察院实习,从事工程地质编录,验槽等工作,七八月广东的艳阳天,高温接近40度,室内都热的受不了,20岁的他在毫无遮挡的泥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守着8台钻机,对着岩心,不停的穿梭。半夜三更一个电话,他得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十分钟内赶到工地现场验槽,验孔。在施工公司缺少技术员的情况下,他主动请求同时兼顾施工员岗位,在高温下泥水里坚守了一个月,泥浆池、冲孔桩机,他穿着水鞋全身湿透,泥巴裹满裤腿。别人都说他不像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没有好高骛远,也没有眼高手低,他晒得和农民工没有两样,别人问他为什么辛辛苦苦考上名牌大学,最后还要干这么辛苦的活,他说他从农村出来,这点苦不算什么,年轻就应该吃点苦,学点真本事。因为他内心坚信: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由于实习期间的优秀表现,毕业后总队向他抛去了橄榄枝,虽然他知道地质工作是非常艰苦的,没有西装革履,没有光鲜亮丽,但他没有犹豫,因为他喜欢与大自然打交道,喜欢大地和矿物,刚满20岁的他便坚定地投身到了地质事业。


“秦岭学东西很快,年轻人一点就通”现已退休的老工程师吴昌光这样评价他,从进入单位,秦岭便跟随他开始做项目。毕业不到一年,秦岭便开始单独负责项目了。2008年7月份,他负责封开县古利山建筑用花岗岩的地质勘探工作,当时的工地条件差,有一次在早上睡醒后,毒蛇就在枕边盯着他,还好他反映快速,躲过一劫,否则毒蛇攻击头部或眼睛,轻则双目失明,重则性命不保。事后他没有半点怨言,他说“地质工作者就是要与大地为伴,与自然为伴,我们现在已经比老一代人幸福多了。”封开古利山花岗岩矿勘探项目最终圆满的完成,还获得中材集团地质勘查成果二等奖。


 秦岭喜欢到野外工作,几个月不出野外,他浑身不自在。2010年,当时地勘院项目多,人员少,根本抽不出多余的人手,他曾独自一人负责阳春木瓜坳矿区石灰岩矿详查项目地质工作四个多月。广东的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丛林密布,他经常独自一人在山间地质填图,早上6点出门,带着干粮,到晚上6点才回到住处,回到后吃完饭他又开始整理一天的地质资料,经常熬到半夜才能睡觉。那时正是广东最炎热的时候,好几次在山上行走他都差点中暑,有一次攀爬一处山头,由于钻机修路放炮将岩石震松,他抓住的那块石头松了,还好当时没有爬太高,最后摔下来,手臂被岩石划下一道深深的口子,他没有停步而是用布条绑住伤口,做完一天的活才回到住处,晚上用药酒清洗伤口,才发现足足有3厘米深,骨头都露出来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背着地质包上山了。至今他的手臂还有当时留下的疤痕。通过4个月的艰苦努力,最终木瓜坳项目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时间完成了1:2000地质测量1.9 km2,刻槽取样5239m,钻探进尺2261.91m,求获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量1.3亿吨。


 

 进入单位后,正是总队开拓海外市场的前期。进单位不到3个月,他便被派去参与朝鲜石墨矿找矿和普查工作,11月朝鲜的气温降到零下20多度,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条件恶劣,作为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他什么脏活累活都抢在前面,挖探槽,取岩样,背样品,头发被汗水打湿又结冰了。不管多高的山,多难的路,该做的地质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在朝鲜没有手机和电话,两个月期间与国内杳无音信,他写了一封家书,回国后父母才收到信件,作为独子,父母十分牵挂,秦岭为了不让父母太过牵挂,所以早早地结婚生子。在总工程师范思莹同志的带领下,朝鲜项目组获得了朝鲜人民由衷的尊敬,最终通过艰苦的野外勘查找到了一处品味高、鳞片大的优质石墨矿。现在他回想起来那段时光都还历历在目,朝鲜还是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条件虽然差,但民风淳朴,风光秀丽,那段时间他很快乐,对于年轻的他而言,能去朝鲜这样的国家锻炼和经历也是一段非常珍贵的回忆,和朝鲜人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让他毕生难忘,更加体会到了自己从事地质工作的光荣。


 

 2012年,广东总队承接了非洲尼日利亚铌钽矿的风险勘查项目,非洲是个落后而陌生的地方,政局不稳、疾病肆掠,在那里干地质野外工作,很多人都有顾虑,当时作为地勘院院长的他,没有想那么多,身先士卒前往尼日利亚。二十多小时的长途飞行,在首都短暂停留一下,便马不停蹄赶往项目所在矿厂工地,一路上看到非洲苍茫贫瘠的大地,随处可见的枪支,让人心里不禁捏把汗。到达工地后,门口就驾着几杆重型机枪,垒起高高的沙袋,好像随时要发生枪战一般,后来听说不久前也确实发生过枪战。听说由于开矿影响当地村民用水,引起了村民的不满,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勒索矿山企业,发生过一些极端事件。矿山企业工作人员提醒我们工作时要尽量避免和当地人直接接触。第二天,他们没有因为之前的事情而害怕,一早便出门工作了,一路上他们除了一把地质锤,没有其他任何防身的物品,地质调查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好几个村庄,他们带着干粮和水,背着地质包,头顶着非洲高达40多度的烈日,每天都迎着晨曦出发,顶着晚霞归宿。中途遇到村子,他们便去村子里的草棚下休息,一群孩子们便围了过来,他们便把手中的干粮分给孩子们,可能是被他们的友好感动,村子里的大人们也朝他们微笑,打招呼,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家彼此都有了好感,之后每次路过这些村庄,他都带些吃的用的给村民,有一家的孩子因为疟疾死亡,秦岭知道后,把身上所有的奈拉币都给了他们。因为这些善意和帮助,当地村民对他们一行人都非常喜欢和尊敬,在欧德基矿区工作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件,相反却建立了一段中非人民的真诚友谊。秦岭对非洲的印象是:非洲虽然很乱,但人们都很淳朴。


 海螺水泥在印尼的投资,让广东总队有机会在印尼开拓一片市场,2014年,通过投标中得印尼海螺巴鲁矿区水泥用灰岩的地质勘查工作,2015年春节刚结束,秦岭同志便带队一行四人小组前往矿区,有了以往的出国经验,到达工地后,便有条不紊的组织开展工作,寻找住所,购买日常用品,联系钻机,找当地工人,不到十天时间,钻机便进场。一切都很顺利,但当钻机进场卸货时,没有预料的事情发生了,原本荒凉的矿山山脚,一下子聚集了很多村民,把车子给围住,不让钻机卸货。秦岭同志见此状况,紧急召集钻机机长开会,原来是印尼的习俗和中国不同,在钻机进场前我们和当地的村长、政府都沟通过,但当地还有个宗教长老,我们没有拜见。印尼是个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随处可见的清真寺,随时可听到的古兰经诵读,宗教气氛十分浓厚。即便是政府同意的事情,没有长老的许可,也是不可行的。于是,秦岭同志赶紧找到给我们干活的印尼本地人,听取他们的意见,按照他们的方式和礼仪前去拜见长老,当天半夜人群终于散开,钻机顺利卸货进场。“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是全世界与人相处通用的准则。”秦岭同志说道,他也是叮嘱自己的团队这么去做的。这件事之后,印尼巴鲁项目进展都十分顺利,虽然工期紧,矿区面积大,原始森林覆盖,岩溶地貌发育,天气酷热,但最终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四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完成了石灰岩矿的勘查工作。在印尼的四个月时间里,他以真诚的方式与印尼人民相处,虽然语言有障碍,但心与心没有障碍,只要舍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离开工地的时候,当地人民眼含热泪,久久不愿离去,秦岭说印尼这片土地,我们还会回来的。有了这个项目的支撑,2016年,总队中标了印尼中爪哇水泥厂场地工程勘察项目,还有更多的地质工作正在期待中,印尼这片土地我们又回来了!


 

 

三、  组建团队,夙夜匪懈


 2011年,由于总队发展的需要和领导的信任,未满24岁的他被总队任命为地质勘查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当时的地质勘查院人员寥寥,青黄不接,年纪大的将近退休,年纪轻的只有几个,年龄的断层非常大,这样的局面对于只有24岁的秦岭既充满了困难和又充满了挑战。24岁,对于很多年轻人,可能才大学毕业,而他就要挑起一个单位主业的担子,如何干好部门工作,如何团结职工共同协作,对于他压力很大。但他并没有退缩,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招聘,从各大地质院校招聘了六七个大学生,手把手带他们干项目,他常常既做管理又做技术,既要洽谈业务又要具体实施,时常加班加点到深夜。2011年、2012年两年时间他平均一周的行车里程达到近2000公里,经常在各个工地间穿梭。带项目,爬山涉水,和客户沟通,日夜工作,勤奋不懈,年纪不大却因为经常坐车,经常写报告,患上了腰肌劳损的毛病。他用真诚和努力打动了客户,用奉献和阳光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在他的带领下,地勘院完成了一个一个大项目。华润水泥封开大冲项目求获水泥用石灰岩矿5亿多吨,廉江大垌矿区填补了粤西地区无水泥资源的空白,海螺水泥印尼巴鲁项目开拓了印尼地勘市场,尼日利亚欧德基铌钽矿项目赢得了国土部风险勘查司领导的高度肯定等等。负责地质勘查院工作6年时间,他的团队扩大到二十多人,平均年龄27岁,成为广东总队最年轻、最有活力的队伍,当初的大学生在他的带领下也成长为优秀的技术骨干,个个都是行业的一把好手,打造出一支能吃苦、能拼搏的年轻的地质找矿队伍。


 四、十年付出,成果显著


 1、获奖情况——

 十年来,秦岭同志带领集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连续6年带领总队地质勘查院获得总队“先进集体”荣誉,2014年获得广州市白云区“青年文明号”称号,2015年获得中材集团“青年文明号”称号;完成的项目和各项专业报告上百份,其中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2、个人荣誉——

 秦岭同志连续多年获得总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获得广州市团委“岗位能手”称号等各项荣誉。多次被总队党委、团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共青团员”。


 3、论文论著——

 工作之余,秦岭还撰写了五篇科技论文,独著的论文有分别为:《广东省云浮市某新建工程的水工环地质特征及边坡滑坡机理研究》、《广东惠州地区某石灰岩矿山的水工环地质特征研究及意义》、《陶粒的开发现状及市场前景初探》、《广东花岗岩的开采及石材工业的特点综述》等。对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个人专利——

 专利是个人能力的体现,秦岭在业余时间,利用个人兴趣爱好,参与申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1)“基于互联网的公路工程地质钻探信息采集及实时传输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基于互联网的动力触探测试数据采集及成果实时传输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5、学识、职业提升——

 2011年,他通过参加全国在职研究生GCT考试,考取了中山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资格,通过3年在职学习,理论知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016年,年仅29岁的他被中材集团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这在总队甚至是集团也前所未有。

 秦岭同志一直激励自己困知勉行,他深知未来任重道远。“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深深扎根在他心中,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展现着他最美好的闪光年华。为单位、为国家找大矿、找富矿,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为社会奉献光和热,是他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他明白,人生正如习主席所言: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为理想,敢梦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他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

 

 附:第二届全国最美地质队员名单

 

 由国土资源部指导,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承办的第二届“寻访最美地质队员”评选活动于2016年11月启动,候选人的推选工作自下而上进行,活动秘书组共收到全国91个地勘单位报送的341份推荐材料。最终产生了100名“最美地质队员”,其中包括10名“十佳最美地质队员”。

 

11.jpg 

1.png

2.png

3.png

上一篇:浙江地矿所专项资金支持地矿单位转型升级

下一篇:胡健民:探索特殊地区地质填图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