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川集团”)向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预重整。此次纳入预重整范围的不仅仅是华川集团本身,其旗下9家全资子公司也一同位列其中。
据悉,华川集团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成都市公路养护管理总段,在2000年完成了从全国公路系统第一家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变。其具备国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公路行业设计甲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壹级等近20项专业资质,业务版图横跨路桥投资建设、大健康、生态农业、产业金融、新型工业等多个领域,是四川路桥系统中规模最大且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交通建设民营企业。
然而,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华川集团实则面临着严峻的财务压力。根据2025年5月披露的企业年报数据,集团资产总额为74.18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59.18亿元,资产负债率约79.8%,所有者权益仅剩下15亿元。
多家建企密集进入破产程序
据了解,建工行业的破产潮并非个例,2023年底,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因严重资不抵债被裁定破产。2024年,情况并未好转,全国建筑企业破产重整数量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5家特级建筑企业——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进入2025年,破产潮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共有1366家建筑企业破产重整,仅6月就有324家,平均每天7家企业倒下。
3月,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启动破产重整;4月,江苏华昊建设集团、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相继进入破产清算程序;5月,北京保信安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辽市通铁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破产清算案被受理;6月,杭州长荣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壹聚柒合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进入破产清算、终结破产程序。
7月以来,更有多家企业相继破产,如扬州正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被申请破产清算,重庆林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资不抵债宣告破产等等。
2025年已有超30家水泥及混凝土企业相继破产
建筑企业是商品混凝土的重要采购主体之一,其破产或项目停摆,直接导致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需求大幅下降。此外,随着行业下行、供需矛盾愈发突出,一些混凝土搅拌站应收账款周期大幅拉长,有的最高延迟到18个月。若下游建企进入破产程序,上游供应商的应收账款风险也会激增,极有可能沦为坏账。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已有超30家水泥及混凝土企业相继破产。未来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在需求收缩、产能过剩、价格承压、资金链断裂、产能发挥率低等多重压力下,砂石行业的突围并非单一环节的调整,而是从需求匹配到运营模式的系统性重构。唯有将短期风险应对与长期价值培育相结合,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生存”的转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