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锆行业迎来普涨行情:澳大利亚Iluka公司60%品位锆英砂CIF中国报价涨至2150美元/吨,较上月上涨8%;国内氧化锆(99.5%)均价报6.8万元/吨,单日涨幅3%;硅酸锆陶瓷原料价格突破1.3万元/吨,创年内新高。这一波行情背后,既有核电产业链复苏的直接拉动,也折射出高端制造业对战略小金属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一、价格上涨核心驱动因素解析
1. 核电产业链复苏:锆材需求刚性增长
国内核电建设加速: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在建核电机组达23台,总装机容量26.8GW。每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用锆材约120吨,仅2025年新开工项目即可拉动锆需求超2700吨。
国际订单回流:法国核电巨头法马通(Framatome)与中国东方锆业签订5年长协,采购核级海绵锆用于欧洲三代核电机组建设,年需求量稳定在800吨以上。
2. 高端陶瓷爆发:消费级市场渗透率提升
手机背板陶瓷化:华为Mate70 Ultra、小米15 Pro等高端机型采用氧化锆陶瓷背板,单台用锆量从5g提升至12g。据测算,2025年智能手机陶瓷背板市场规模将突破80亿元,对应锆需求增长40%。
齿科修复材料升级:3D打印氧化锆齿冠在民营口腔医院普及率超60%,单颗用锆量从2g增至5g,推动医疗级锆材需求年增速达25%。
3. 供给端收缩:资源管控与环保督察叠加
主产国政策收紧:澳大利亚政府宣布2025年锆英砂开采配额缩减15%,Iluka公司Jacob矿因社区抗议暂停开采,全球锆精矿供应量减少约12万吨。
国内环保督察加码:江西、海南等地开展“锆矿开采专项整治”,18家中小选矿厂因尾矿处理不达标被关停,涉及年产能超8万吨。
二、龙头企业动态: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并行
1. 东方锆业:核级锆材国产化突破
技术封锁打破:公司自主研发的N36型核级海绵锆通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认证,填补国内空白,单价较进口产品低30%。
产能翻倍计划:汕头基地新增2000吨/年核级锆材产线,预计2026年Q1投产,目标2027年核电领域市占率超40%。
2. 三祥新材:氧化锆陶瓷全产业链布局
原料端控制:控股的辽宁华锆年产6万吨氯氧化锆项目达产,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8%。
应用端延伸:与蓝思科技合作开发手机陶瓷背板专用粉体,产品粒度分布窄至0.2-0.5μm,良品率提升至95%。
3. 凯盛科技:锆基新材料研发突破
固态电池电解质:开发出锆酸镧锂(LLZO)固态电解质粉体,离子电导率达10^-3 S/cm,已送样宁德时代测试。
航空航天涂层:与航天科技集团合作研发的锆基热障涂层,耐温性能较传统涂层提升200℃,获长征九号火箭发动机订单。
三、后市展望:供需紧平衡下的价值重估
1. 短期市场:政策与需求博弈主导
供应端:若澳大利亚Jacob矿Q3无法复产,全球锆精矿供应缺口或达5万吨,推动锆英砂价格突破2200美元/吨。
需求端:8月深圳国际核电展将释放新订单,但欧洲夏休季可能削弱海外需求,价格或呈现“进二退一”震荡上行态势。
2. 长期趋势:战略价值与高端应用双轮驱动
资源稀缺性:全球锆储量仅6000万吨,中国占比不足10%,且品位逐年下降,资源属性支撑价格长期向上。
技术替代风险:石墨烯陶瓷、碳化硅陶瓷等新技术可能挤压传统氧化锆市场,但核电、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需求难以替代。
3. 投资策略:聚焦技术壁垒与资源控制
资源型企业:拥有锆矿股权(如东方锆业控股澳大利亚铭瑞锆业)的企业,可抵御价格波动。
技术型企业:在核级锆材、氧化锆陶瓷等高附加值领域具备研发优势的企业(如三祥新材、凯盛科技),将享受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