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强化河道采砂管理 严厉打击非法采砂
2021-01-28 09:57 来源:中国水利杂志 编辑:矿材网

2020年,河湖管理工作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积极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为主线,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突出长江、黄河等重点区域,抓好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加强暗访检查,夯实工作基础,全力打好河湖管理攻坚战,持续改善河湖面貌,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前,《中国水利》杂志记者专访了水利部河湖管理司司长祖雷鸣。


针对《中国水利》杂志记者“2020年在加强河道采砂综合整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的提问,祖司长从六方面进行了概述。


一是压紧压实管理责任。2020年5月1日前,水利部组织梳理出全国河道采砂管理共2455个重点河段、敏感水域,逐一落实河长、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管和行政执法4个责任人,并在水利部网站向社会公告。同时,按照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有关要求,对沿江8省(直辖市)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相关责任人名单予以公告。


二是抓好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水利部组织长江委每季度进行巡江检查,开展统一清江行动、采砂船舶集中停靠专项检查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防非法采砂反弹。督促沿江各地认真落实采砂船集中停靠管理、采运管理四联单制度。对长江干流重点河段敏感水域实现24小时视频监控。


2020年3月,水利部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建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合作机制。6月初召开三部合作机制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对落实合作要点作出具体部署。9月中下旬由三部司局级干部带队分三个组对沿江8省(直辖市)开展联合检查,维护国庆期间采砂秩序稳定可控。


三是开展黄河流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2020年3月,水利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的通知》,部署开展黄河流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对黄河干流、渭河等11条主要支流有采砂管理任务的河道,逐河段落实采砂管理相关责任人。黄委及沿黄9省(自治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共出动7.9万多人次,累计巡查河道68万km,查处(制止)非法采砂行为278起,查处非法采砂船72艘、挖掘机械83台。


2020年6—9月,水利部组织河湖中心、黄委进行暗访督查,一省一单进行督办。其中黄委就黄河晋陕段暗访发现的问题通报山西、陕西两省,两省黄河河长作出批示,省河长办挂牌督办,及时完成问题整改,追责问责责任人64人,查处违法违规采砂企业36个,吊销(注销)采砂许可证49个,行政拘留3人,形成有力震慑。通过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黄河流域非法采砂乱象,进一步压实采砂管理责任,许可采砂逐步规范,采砂秩序稳定向好。


四是严肃查处各类非法采砂问题。针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领导批示的非法采砂案件,水利部督促地方认真办理,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打促治,始终保持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2020年以来,共办理部领导批示的非法采砂问题70件;办理12314监督举报件108件。


五是加快推进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审批。水利部批复长江上游干流宜宾以下河道采砂管理规划、黄河流域重要河段采砂管理规划;组织编制长江中下游、淮河、珠江、漳河、松花江、辽河等大江大河采砂管理规划,并开展技术审查。规划编制过程中,提早介入,对规划思路及时予以指导,对无法律依据、“一刀切”实施全年禁采的做法予以纠正。


六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15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长江干流河道疏浚砂综合利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印发《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直管河段采砂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同时,对于“2021年河湖管理工作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祖司长坦言,要继续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坚持惩防并举、疏堵结合,指导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一手抓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维护河道安全;一手抓规范合法采砂,加大疏浚砂综合利用力度,合理利用河砂。深化水利、公安、交通三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合作机制,组织开展长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严防非法采砂反弹。加大黄河采砂暗访巡查力度,推进黄河疏浚砂综合利用试点。鼓励和支持河砂规模化、规范化统一开采,强化现场监管。督促地方对“蚂蚁搬家式”盗采、零星偷采等问题及时调查处理,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维护河道采砂秩序。


此外,还应夯实管理基础。完成全国水利普查名录内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以及七大江河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和采砂规划。配合做好黄河法、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立法工作。组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试点。研究制订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成效评价办法、有奖举报制度。推进智慧河湖建设,加强水利部与地方河长制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上一篇:我国陶瓷行业的岩板时代已经到来了吗?

下一篇:提高铁矿石保障能力须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