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为地质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2017-11-30 08:43 来源:国土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新时代为地质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凌月明在讲话中进行了高度概括:“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对传统的能源重新认识,要加大天然气、油页岩、地热等先进低碳能源资源的开采开发利用。对固体矿山的探、采、选、冶技术进行全面改造,节约集约利用各种矿产资源,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导向,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解决好环境地质问题,要加大对地下水、土壤的监测力度,加大对固体废弃物、垃圾处理的服务力度,保持生态系统,造福子孙后代。”


 凌月明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从地球系统科学出发,融合各个学科的最新成果,推动“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战略的实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科技支撑。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则从推动技术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角度,对新的更高的要求进行了说明。他说,学会要充分发挥地质学研究的优势和特点,紧紧围绕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业化能源化、现代化的重大工程等,通过各种形式组织有效的创先争先活动,探索经济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刚刚当选为学会第40届理事会理事长的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则在讲话中将新的更高的要求细化为六大方面:一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须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的能源资源保障;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三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必须加大地质工作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和防灾减灾的力度;四是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五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放在地质事业的突出位置,统筹谋划,精心实施;六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作为推进地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


  与此同时,新的更高的要求还有来自国际国内同行的期盼。国际地科联主席成秋明在给大会写来的贺信中表示,希望中国地质学会能够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为全面推进地质事业科学发展、在国际地学领域发挥作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着力打造“国际一流”


  “百年老店”要继续常青、永葆活力,就要转型发展。钟自然在讲话中对学会如何进行重大调整改革,进行了部署。


  他指出,当前地质工作正处于一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中,地质学会也要立足于党的十九大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需求的变化,与地质工作的重大转变相结合,做好服务工作。


  “学会是沟通地质行业与政府部门的桥梁,是联系地质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公众的纽带,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高地,是贯通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通道,是连接国内和国际地学界的窗口,也是传承和弘扬优秀地质文化的平台。对照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到2030年,我国要在地质领域率先建成地质强国,地质学会也应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术组织!”钟自然说。


  为此,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提出了“八个着力”。


  一是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会的改革发展。学会理事会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领导,坚定不移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会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按照中央要求,组建学会功能性党组织,加强学会党的建设,加强对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


  二是着力打造高水平的促进和服务地质科技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些平台包括创办全国地质科技创新大会,设立李四光学术论坛,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精品培训研讨,加大创办国际一流地学刊物的力度,发布权威报告,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地质科技创新报告》。


  三是着力打造透明、公平、公正的人才培养和举荐平台。树立以品德、能力和成果业绩为评价标准,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论文、不唯奖项的成果和人才评价与奖励体系;探索建立地质行业的科技人才体系;统筹现有的各类人才奖项,发挥整合优势,实现各类人才奖励的激励作用最大化;探索设立“中国地质学会科技成果奖”,打造地质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品牌。


  四是着力打造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地质科普体系。在创新科普成果的表达方式和发布途径、推出系列科普产品的同时,在全国建设一批地质科普基地、打造报刊科普专栏、精心组织地学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相关工作,进一步办好学会科普奖的评选工作。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科普传播团队学科覆盖面,鼓励科学家积极参与为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的各项活动。


  五是着力打造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国际地学组织的联系,特别加强与国际地科联的联系与沟通,支持推荐更多中国地质科学家到国际地学组织任职;精心组织中美地质学会学术研讨会、世界华人地质大会、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做好组织参加第36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有关工作。


  六是着力打造高端科技智库,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针对地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地质行业发展中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组织行业专家、学者开展研讨,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组织专家在地质科技发展战略,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和地质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咨询意见;推进地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地质科技成果和人才诚信档案;建设科技成果评价平台,探索开展第三方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审工作,引导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继续做好高等院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工作,争取更多地质专业、学校进入认证范围。


  七是着力打造新时期地质文化传承弘扬的平台。通过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三光荣”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着力培育新时代地质工作者“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核心价值观。


  八是着力推进地质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包括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加强对分支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建立考核评估机制,调整优化一些业务重复、作风发挥不明显、管理不规范的分支机构,增设一批新兴的交叉学科和领域的专业分支机构;改革会员发展与服务方式,提升为会员提供精准服务的能力;理顺学会总会与省级地质学会的关系,加强与省级学会的业务指导和交流合作。


  站在新的起点上,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中国地质学会,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再次扬帆起航。(节选自文章:转型发展开启全新征程,记者:于德福

上一篇:江苏研发省级地勘专项资金管理系统

下一篇:地调局物化探所召开地球化学项目分析质量监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