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资料下载
-
普通化学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岩矿形成、环境保护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非常普遍,而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
矿物岩石学
矿物概念的形成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采矿生产和科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古时候,人们将由矿山采掘出来且未经提炼加工的金属或非金属的天然石块,即岩石和矿石称为矿物。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天然产出的石块并非均一的物体。经过长期的科学观察和思索,人们才逐渐将矿物、岩石和矿石,这些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物质区分开来,建立起比较科学的矿物和岩石概念。
-
矿物学基础
矿物是地壳中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和化合物,它们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外部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并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
矿山地质学
矿产资源开发一般可分为地质调查、开发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矿山基建、矿山生产及闭坑等几个阶段。其中地质工作始终贯穿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但是由于各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工作所依赖的工作手段、工作方式及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
-
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可持续发展”议题最先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会议云集了全球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此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现已拟出的定义有几百个,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
矿产经济与矿业管理
矿产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可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包括土地、森林、瀑布、河流、水产、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范围受人类科技和经济发展所能控制的领域和能利用的程度所影响。如过去人类不能涉及的深海、深地层、南北两极及太空,目前日被开始探索、开发利用。
-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科学实验活动中,逐步认识到光的本质。光与无线电波、X射线一样,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由于电磁振动垂直其传播方向,是一种横波,所以光亦属于横波。
-
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21世纪是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世纪,也是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高速推动着世界文明发展的世纪。地球科学同样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发展起来的处理空间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很好地解决了地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障碍,从而在地球科学各个研究和应用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在地质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已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无论在计算机辅助制图、数据管理、数据综合,还是在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提升和推动地质、矿产资源学科创新的核心原动力,成为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均由上部结构与基础两大部分组成。一般以室外地面整平标高为基准,地面标高以上部分称为上部结构,地面标高以下部分称为基础。基础是埋置于地面以下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下卧层的人工构筑物。
-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勘探观测研究的介质和对象是岩层和土层。若假定其物理性质相同与其空间方位无关,这种理想化的介质称为各向同性介质。与之对应,若该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就称为各向异性介质。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同一层位的岩石都把它看成是各向同性的理想状况。
-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实习指导
【实习目的】:(1)通过学习实例,进一步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勘查阶段、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矿产特征、自然地理条件等影响因素,选择适合勘查区自身条件的勘查技术方法的成功找矿经验。(2)通过实习,了解如何根据现有不同程度的地质资料,确定需开展何种程度的勘查工作,根据不同勘查程度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勘查技术方法。
-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
矿产勘查又称矿产资源勘查或矿产地质勘查,过去称找矿勘探、矿床普查与勘探等。固体矿产勘查属矿产勘查的范畴,而矿产勘查又属地质勘查中的一项内容。矿产资源包含固体、液体、气体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固体矿产勘查就是针对矿产资源中的固体物质进行的勘查: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矿产品市场的需求,运用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有关的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的矿产资源所进行的专门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
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是地球科学三大主要分支(地球物质科学、地球动力科学和地球历史科学)之一的地球历史科学的主要内容,它由古生物学和地史学两个学科组成。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以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为对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发展规律,古生物学对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史,充实生物进化理论,以及解决地层的时代划分和对比,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在地壳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各类变形,包括褶皱、断层、劈理及其他面状、线状构造等。
-
工程岩土学
《工程岩土学》是地质工程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从工程建设的角度来研究岩石和土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工程地质性质的一门学科。本书是专门为高职教育工程地质类及相关专业编写的。位于地壳表层的岩体和土体,在工程建设中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和建筑材料以及各种工程的地质环境,必然会与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关联和相互制约,影响着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实际中,由于某种地质条件欠佳而改变设计方案或者提高工程造价的事件屡见不鲜,因对建筑物所处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调查不清而出现的重大安全问题也时常发生。因此,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岩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地质过程,始终存在于地球演化的历史中,时刻对生存于地球上的人类及其环境产生影响。人类活动的加剧,对地质过程的影响日益显著;地质进程的加快,进而又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质量。这促使人类加强地质灾害的研究,深化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地质灾害有特定的内涵和属性,有多种类型,有自身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特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在内动力、外动力或人类工程动力作用下,发生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产生活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的不幸地质事件。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其次包括煤田自燃、矿井突水、冲击地压(围岩岩爆及大变形)、瓦斯突出、矿井热害、海水人侵、特殊岩土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沼泽化、土地盐渍化、水质恶化等。
-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在当前阶段,它主要研究地球的固体表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固体部分)。
-
地下水动力学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主要为地下水的定量计算和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地下水动力学是水文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理论性较强的核心课程。
-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地球是一个由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壳、地幔、地核等圈层构成的复杂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时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必定伴随物理-化学变化的发生。深刻认识、理解地球就有必要借助物理-化学的理论、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