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警戒故事

匿名用户 | 2017-05-19 02:51

全部答案

(共1个回答)
  • 西晋清谈亡国的历史警示谈误国,这个成语说的是以王衍为代表的西晋名士崇尚虚无、空谈名理、无心国事、终至亡国的故事。将亡国之咎归诸清谈,既是当时士人痛定思痛的自责和反省,也是后人评说这段历史的共识,只是糟蹋了清谈这样一个词汇。清谈如何误国王衍临死前说:“我虽不如古人,但是如果不是追求浮虚,努力为天下做事,绝不会弄到今天这个地步。”清谈误国的代表人物,首推王衍。王衍是当时朝中名士之首,王衍的才华在当时首屈一指的。他不仅博学能文,而且极善表达。王衍14岁的时候,他父亲任平北将军,常有公文事务呈送京师,但不能得到及时答复,于是派当时人在京师的王衍直接去宰相羊祜那里申陈事状,请求答复。王衍每次都表达得非常清楚明白,让羊祜赞叹不已。更难得的是,面对羊祜这样位高权重的一时之杰,少年王衍没有丝毫的自卑低下的神色,始终不卑不亢,在场的人觉得十分惊异,都说他是一个奇士。晋武帝的岳父杨骏,很是欣赏王衍,要把女儿,也就是皇后的妹妹嫁给他,但是王衍鄙视杨骏的为人,故意装疯卖傻,推掉了婚事。他淡漠钱财,不仅经常周济别人,还经常将借出去的钱财一笔勾销,不让人还。但他妻子却很贪财,为了试探他,逼他说出“钱”字,趁他睡觉的时候,让奴婢用钱绕床几圈。王衍早上无法起身出来,就大呼奴婢:“举却阿堵物。”“阿堵”为六朝时口语“这个”,他喊的是“把这个东西给我移开”。后世遂以“阿堵物”来指代钱。王衍最著名的还是清谈,可谓能言善辩。开始他好谈国事,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晋武帝却因此以为他有治国之才,让他做辽东太守,去守卫边疆。当时正值辽东战事,他吓得赶紧推掉。从此缄口不论世事,只谈虚说玄,不着边际,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气。王衍由于对老庄有很深的研究,所以谈吐比他人都要深远,更加虚无飘渺,不久就声名鹊起,名动当世,成为名士领袖。在他的推动之下,崇尚虚无的清谈之风更盛。王衍有时候侃侃而谈,得意忘形,不小心说错了话,但他能毫无愧意,顺口改过来,当时人称赞他能“口中雌黄”。“口中雌黄”、“信口雌黄”作为成语一直流传到今天。王衍的家世名气,使他很年轻就做到高位,他的避实就虚、清谈玄理使他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游刃有余。他先后担任尚书仆射、尚书令、司空、司徒等要职,在他的影响下,这种只清谈玄虚、自命清高、讲究风度、耻于实干成为西晋的政风、官风,朝野翕然,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清谈成为时尚,国势却每况愈下。清谈成为腐败的遮羞布王衍虽口不言钱,却纵容妻子贪赃聚敛。他很早就感觉天下将乱,积极为家族布置退路。如果以为王衍只会高谈阔论、不务世事,只是错误闯入政坛的一介书生的话,那就错了。让我们再来看看王衍治家的本事,就能看见他精明强干的另一面。他的几个兄弟,王戎、王敦、王澄,都以名士自许,但一个个聚敛无度,广置园田水碓,富甲当世。清谈虚无,就成了一些士人最好的避风港。口谈虚无,做官则照例署名,不担任何责任成了士风官风。彻底丧失理想的士人们,最初或许用放荡奢靡来麻醉自己,后来竟深深陷了进去,不可自拔。糖衣炮弹是最好的腐化剂,最终一个个贪鄙成性,争利斗富到了无所不用其极,演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腐朽混乱的一幕活剧,大乱已是无可避免,只是苦了天下万千百姓。早年的石崇也曾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好青年,从其留下的大量诗句,能看到他早年的理想,也能看到其后思想的徘徊和无奈,最终还是彻底堕落。晋武帝时期的傅玄曾说:理想幻灭之后,“虚无放诞之论盈於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外矣。”不料一语成谶,西晋终于在清谈之风下亡国。在清谈之风的影响下,凡是放弃职责对公务漫不经心的人,都享有盛名。谁要认真做事,就会被嘲讽,被排斥。所幸始终还有一批认真干事的人。如王濛、刘惔与支道林结伴去找何充一起谈玄,何充却照旧处理公文。王濛问他何必埋头不起?何充回答:“我不看公文,你们这些人靠什么生存!”还有桓温冒雪围猎习武,刘惔嘲笑他,桓温回答:“我不如此,你们哪有机会安坐清谈。”正是始终有这样一些名士努力做事,才能让国家在危难中再起,在江东创立新的局面。刘琨早年也是生活浮华放荡,好老庄之学,为“二十四友”之一,也曾参加过石崇的“金石雅集”。但是在国家大乱之后,看到满目疮痍、白骨横野的惨象,他醒悟了。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俟的并州艰难地独撑,安抚流民,发展生产,竟在国家失去江北土地之后,在并州打出一片新的天地,虽然最终壮志未酬,却终于赢回了后人和历史的尊敬。文天祥诗云:“中原荡分崩,壮哉刘越石。连踪起幽并,只手扶晋室。”西晋的清谈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人们可能更容易看到其高雅气度的一面,而有意无意地加以模仿,特别是发现其可以掩盖自身做事不敢负责任和其他一些东西的时候,便有意无意地加以利用,但最终还是会害己害人。只有勇于面对,敢于承担,踏实做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利己利国。东晋之范宁、明之顾炎武、清之赵翼都曾针对他们时代的清谈风尚,提醒大家汲取西晋清谈误国的教训。赵翼所言:“风气所趋,积重难返。”这个教训很值得后人反复学习,认真汲取
    匿名用户 | 2017-05-19 02:51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