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家里清理淤泥的王崇元老人得知凌敏来了,顾不得道路难行,踉踉跄跄地从家里奔出来,他紧紧握住凌敏的手哽咽地说:“凌敏啊,是党和政府救了我们老两口的命啊,多亏你及时把我们转移走,要不然我再也看不见你们了,以后你们说什么我都听……”
8月3日,受第10号强台风“海棠”影响,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全县平均降雨量为223毫米,最大降雨量达517毫米,多地降雨量达到大暴雨量级。暴雨过后,部分乡(镇)房屋倒塌、农田被淹、道路损毁,大树被连根拔起……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辽宁省国土资源人冲在了抗洪救灾和地灾隐患排查第一线,其中还跃动着一个美丽的身影——前营镇国土资源所所长凌敏。
遇到来办事的村干部,凌敏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在前营镇国土资源所,凌敏是唯一的一名女同志,但从事国土资源工作10余年的她,不仅对辖区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更是走遍了全镇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每年汛期来临前,她都会做好充足的防汛准备,今年也不例外,3月接到岫岩县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岫岩县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易发区分布图》,其中有8个隐患点在前营镇辖区内。为了确保汛期来临时受威胁群众能够安全避险转移,凌敏将制作好的“明白卡”送到受威胁群众手中,并为他们详细讲解撤离路线和联系人。
5月,凌敏将前营镇环保员、交通员、防疫员、护林员召集到一起,结合前营镇地质灾害实际情况,为他们进行了一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生动讲解了很多避险逃生的基本知识。凌敏还十分注重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宣传,遇到来办事的村干部,凌敏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滔滔不绝地讲起汛期来临时的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各处逃生路线和安置点,时间一长,还没等她开口,村干部就把她想说的话给说出来了。
8月3日21时,雨越下越大,岫岩县前营镇河水水位暴涨,凌敏在接到一级响应的紧急通知后,及时向前营镇党委汇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群众马上撤离。
22时,凌敏冒着大雨赶到县国土资源局,找到数据库管理人员查阅地质地形图,将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形图打印成册,并火速赶回前营镇政府。晚23时,前营镇政府根据凌敏拿回的地形图,现场指挥各包村干部开展救援工作,很快8个隐患点的受威胁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眼看暴雨越下越大,河水水位不断上涨,凌敏又担心起其他不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的群众,她果断打电话联系辖区8个村80名群测群防监测员,让他们加强雨情监测,每半个小时向镇党委书记汇报一次雨情,不断提醒区域内村民提高警惕,不要睡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迅速按照应急预案转移至安全地带。
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凌敏十分熟悉群众工作,他们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此时让他们转移很多人一定不肯离开,她向上级申请,组织留在政府待命的机关干部分组下去转移群众。
“听我一句劝,跟我走,有什么事我负责!”
“凌姐,刘家堡组的王崇元老两口说什么也不撤离,我们到他家几次了,他们也不肯走。”凌敏对王崇元这个名字印象深刻。今年4月下村组办理农民建房手续,王崇元家的房子建在山边,地势险要,她当时还告诉王崇元:“雨大了一定要撤离,这个位置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看到凌敏顶着大雨进屋,王崇元老人情绪不那么激动了,嘴上却依然倔强:“凌敏啊,我活了70多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下这点雨你们政府折腾个啥,我家里很安全,我不走,就是不走!”凌敏看着老人耐心地劝解:“大爷,你忘了我跟你说过雨大了一定要撤离吗?我知道你舍不得家,哪里也没有家里好,但是生命更宝贵,房子没了可以重盖,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听我一句劝,跟我走,有什么事我负责!”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前营镇在8月4日一夜的时间里,共转移了5348人,占全镇人口三分之一还多。
8月4日凌晨4时,天还没亮,凌敏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出现了,轰隆隆的水声持续不断,洪水夹杂着乱石在各处乡村肆虐,道路冲毁了,电力和通信都中断了,前营镇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凌敏望着漆黑的天空,拿着没有信号的手机,听着洪水咆哮的声音,背着大家流下了眼泪,当时凌敏的丈夫、前营镇分管防汛工作副镇长带领的防汛工作队和40多名村民被困失联。后来凌敏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说:“当时我也害怕,我也担心被洪水围困失去联系的丈夫,但我知道安置点的群众都看着我们,我们要做群众坚强的主心骨,不能让他们失去信心。”
上午9时,当听到直升飞机隆隆的声音时,凌敏的心情异常激动,“党和国家救我们来了。”一夜未眠的她打起精神,主动请缨登上直升飞机,帮助飞行员引导搜救路线,同时巡察失联村组情况。从飞机舷窗向下观望,一条条被冲毁的道路、一片片被洪水浸没的庄稼、一处处肆意横流的滑坡现场,凌敏再次流下了泪水。但令她欣慰的是在预案设定的避险安置点,发现了几十名被困群众正在向飞机挥手,她平日里的“唠叨”起作用了。
截至下午18时飞行搜救停止,在凌敏的引导下,共解救涉险群众70余人。当她走下飞机,被救群众都涌上前来,泪流满面地道谢。当凌敏在被救人群中看见失联了一天的丈夫时,激动的泪水再次淌过面庞,她的丈夫也是最后一名被救人员。4日晚21时,凌敏安置好被救群众后,才吃上了两天来的第一顿饭。
“这次我们来核查灾情,一定会把大家的情况如实上报,尽快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自8月5日雨势稳定后,凌敏立即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中。
为保证下村核实灾情的干部能够吃上一口热乎饭菜,凌晨4时,凌敏就到厨房帮助后勤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她还主动承担起向导的工作,带领物资运送队伍深入灾区,及时将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稳定了群众情绪。
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许多人的家园,见到凌敏,压抑已久的情感爆发了出来,他们紧紧握住她的手,向她哭诉心中的惊恐和不安。凌敏就像亲人一样安慰着他们,“大家不用怕,洪灾已经过去,虽然洪水无情,但党和政府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一定会为大家解决的,请大家放宽心,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渡过这个难关。”由于缺少人手,她将今年刚刚考上大学的儿子也叫来了,儿子又叫来几名同学作为志愿者一起为灾区服务,很快凌敏一家三口都投入到了救灾一线。
8月7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抽调武警黄金四支队和省、市地质灾害方面专家五十余名组成十个工作小组,来到岫岩灾区开展地质灾害核查工作。凌敏带领工作组头顶烈日、跋山涉水,深入偏远山区受灾一线,详细了解群众受灾情况,认真做好灾后统计核查工作。山区坡险、水毁无路,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受灾情况,不遗漏任何一个地质灾害点,她们每天早早就开始工作,走六七个村组,步行七八个小时,查看地块4000余亩,汗水顺着脸颊流下也顾不得擦。为了节省时间,减轻负重,工作组每人只背两瓶水和两根火腿肠充饥。有一次遇见受灾群众,凌敏把身上仅有的两根火腿肠分给了群众一根,她说,“我很想将两根都送给他,但想到接下来我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我要保存体力为他们做更多的事。”
在核实刘家堡组灾情的时候,正在家里清理淤泥的王崇元老人得知凌敏来了,顾不得道路难行,踉踉跄跄地从家里奔出来,他紧紧握住凌敏的手哽咽地说:“凌敏啊,是党和政府救了我们老两口的命啊,多亏你及时把我们转移走,要不然我再也看不见你们了,以后你们说什么我都听……”老人泪流满面,再也说不下去了,一旁的村民告诉凌敏,洪水从老人家的房子旁经过,房屋损毁严重,屋里都是淤泥,如果没有及时转移,后果不堪设想。凌敏边安慰老人边跟周围群众说:“大家放心,这次我们来核查灾情,一定会把大家的情况如实上报,尽快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由于每天忙于工作,凌敏一直没有给远在岭沟乡的父母打电话,“凌敏,你就知道忙工作还不给你爸妈打个电话,他们也受灾啦!”直到有一天好朋友在电话里责怪她。凌敏急忙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家里怎么样,你跟爸都好吧?”“没事,别担心,我们这都好,就是家电什么的进了水,没事的。”“别骗我了,朋友都告诉我了,家里淤泥都有一米深了,你跟爸都转移了,这么危险的事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电话这边的凌敏已经泣不成声。“孩子,别哭了,有当地党委、政府管我们,我跟你爸都挺好的,这次你们那里灾情更重,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好好把工作做好。”“妈,你放心吧,等我忙完这阵了,一定早点儿回家看望你跟爸,不说了,我要去工作了。”放下电话后,凌敏又随着核查组工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