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之后,围绕加拿大矿业公司千禧锂业(Millennial Lithium)的竞购战落下帷幕。
最终胜出者既不是四处出击、完成多项海外收购参股的国内锂矿龙头赣锋锂业,也不是中途截胡、出手阔绰的宁德时代,而是一家美国公司。
复盘这场历时4个月的锂矿资源争夺战,《出行放大镜》发现,有一些颇值得细品的细节与思考的问题。
一波三折三家争抢
11月中旬,美洲锂业(Lithium Americas)与千禧锂业签订最终收购协议,以总价约4亿美元(约合25.5亿元人民币)收购后者100%的股权。这一收购价格,比此前宁德时代约2.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43亿元)的价格高出三成左右。
此外,宁德时代此前已经与千禧锂业签订收购合约,美洲锂业还要替千禧锂业向宁德时代支付2000万美元的违约金。
今年7月16日,赣锋锂业宣布将以不超过3.53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8.07亿元)收购加拿大锂业公司千禧锂业。
赣锋锂业披露的信息显示,千禧锂业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加拿大并于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从事业务为收购、勘探及开发锂矿业权。旗下主要资产为位于阿根廷的两大盐湖锂矿项目,一是位于阿根廷 Salta 省的 Pastos Grandes 锂盐湖项目,持有占地约14093公顷的采矿特许权,另一个是位于阿根廷 Jujuy 省的 Cauchari East 锂盐湖项目,公司拥有该项目100%权益,但该项目仍在勘探初期,相关许可证仍在申请阶段,经济资源信息尚不明确。
本来,这只是全球电动化加速,锂矿资源日益紧俏,国内锂矿龙头加速海外“扫货”的常规性动作,并未引起业外人士太多关注。但随着动力电池企业龙头宁德时代下场抢矿,围绕加拿大锂矿公司千禧锂业的这场收购很快出圈了。
9月底,宁德时代对外宣布以3.77亿加元(2.98亿美元)向千禧锂业发起要约收购。宁德时代人士表示:“此次收购,是宁德时代供应链布局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保障宁德时代长期稳定的锂原材料供应。
同时,赣锋锂业也发布公告称,千禧锂业收到了要约竞争对手的“更优报价”,已单方终止与赣锋国际的要约收购合作协议,并向赣锋国际支付了 1000 万美元的合作终止费。公司经审慎考虑后决定不上调要约收购报价。
国内锂矿龙头与动力电池龙头两大龙头企业争相出手,最终却铩羽而归。这让国内不少行业人士感慨,对于锂矿资源的争夺,竞争都如此白热化了。
赣锋锂业“内涵”宁德时代?
同时,也有行业人士感到庆幸,在这场锂矿争夺战中,国内两大龙头虽有竞争,但总体而言比较冷静克制,没有上演反复加价的戏码。
当然,也有人猜测,赣锋锂业其实是杀了回马枪,"指使"美洲锂业截胡宁德时代。对于外界揣测,赣锋锂业进行了辟谣。
赣锋锂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美洲锂业是一家在美国及加拿大两地上市的企业,赣锋锂业持有美洲锂业12.5%的股份,仅拥有九个董事会席位中的一个。而且同业竞争以及收购保密条款的约束,赣锋锂业并未参与美洲锂业收购千禧锂业的相关讨论与董事会表决中。
赣锋锂业还表示,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匹配要约竞争对手报价的方式,获得优先收购权,没有必要通过再次加价的方式进行竞购,提升收购成本。赣锋锂业管理层认为,匹配该价格开了中国企业在锂资源公开市场竞相加价的先河,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
9月底,对外公告已放弃收购千禧锂业后,赣锋锂业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一方面和我们竞争的另一家公司也是一家国内的企业,如果反复加价,最终损失的还是国内的企业。不加价的话我们还收到1000万美元的违约金。另一方面公司现在有一些矿产资源,对ML公司的资源并不是非常迫切。”
这样的表态,很有大局观,毕竟反复加价,最终受损的还是自己人。但同时,难免不让人联想到“内涵”宁德时代的意味,批评其“开了中国企业在锂资源公开市场竞相加价的先河”,身为行业龙头却开了坏头。
毕竟,眼看就要到手的鸭子却被人抢了,谁都会心里不舒服。而且,锂矿资源的稀缺性就摆在那,国内锂矿资源丰富的地方如江西宜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已经下场抢了。接下来就是到国际上拼抢锂矿资源。
赣锋锂业等国内矿产企业,近年在海外抢矿大战中面临国际同行的强势竞争,今后再来一波国内企业,还是自己的下游客户来争抢,还真有点腹背受敌、同室操戈的意味。
是时候考虑抱团合作了
虽然赣锋锂业说得很有道理,批评得也很对。但宁德时代们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是锂价等原材料价格疯涨,下游整车客户又年年施压要求电池降价,逼得动力电池企业只能“自力更生”,把业务伸向锂矿,提前锁定上游战略资源。
行业统计显示,碳酸锂价格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已超过225%,近两个月涨幅超过90%。从三季度财报来看,除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暂未受影响,营收与净利润保持同比强势增长势头,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均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营收增长良好,但利润明显下滑。
二是长远来看锂资源供不应求,锂有望成为石油那样左右国家经济发展、国际政经关系的重要战略资源。
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来自盐湖和硬岩锂矿,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四个国家占据全球储量的 96%。我国虽然也是锂资源大国,但大部分都是盐湖锂,盐湖提锂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比不上锂矿提取,因此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高达70%-80%左右。
在全球电动化加速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要想掌握未来的命运,势必要加强对上游锂资源的把控能力。加速布局上游产业链,亲自下场抢矿,是今年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共同选择。
从出手频次上看,宁德时代在海外抢矿的力度,和赣锋锂业这样的矿业龙头有一拼。
2020年9月,宁德时代花费858万加元(约合人民币4400万元)入股加拿大矿产巨头Neo Lithium。
今年9月,宁德时代的重要参股公司苏州天华时代与澳大利亚矿产勘探公司AVZ Minerals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开发位于刚果(金)的锂项目Manono。
Manono是目前已发现的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硬岩锂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高达2.69亿吨,推测锂资源储量达4亿吨,天华时代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注资,获得该项目公司24%股权。
11月初,宁德时代旗下合资公司天宜锂业又以620万澳元投资澳大利亚锂业上市公司Global Lithium,获得后者9.9%的股权。
而赣锋锂业今年海外收购的势头同样很猛,先以不超过1.5亿英镑要约收购英国矿业公司Bacanora公司,该公司旗下主要资产为位于墨西哥的锂黏土Sonora项目,6月,宣布以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荷兰SPV公司50%的股权等。
10月,赣锋锂业又宣布收购一家阿根廷锂矿的股权,将通过全资孙公司荷兰赣锋向阿根廷的国际锂业(International Lithium)收购其持有的Litio公司8.58%股权。Litio公司拥有位于阿根廷萨尔塔省Mariana锂盐湖项目100%权益。
目前来看,除了在千禧锂业上双方有直接交锋,其他海外投资项目大家还是各扫各的“货”。但赣锋锂业发出的警醒依然值得关注。
全球优质的锂矿资源毕竟不多,这次只是中途截胡,下次会不会出现反复加价、中资公司同室操戈的局面?
仅靠一两家龙头企业呼吁,甚至单个行业的自律公约,恐怕都不行。毕竟能出去海外收购的都是行业龙头,都有要进行海外收购的充分理由,也都不差钱。
《出行放大镜》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日韩企业抱团在海外拓展的合作理念与成功经验。
日韩零部件企业来中国拓展市场,都是抱团来的,他们不仅得到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在法律法规、通关审批、落户等方面的统一指导和服务,甚至在融资、物流、员工管理等方面也实现资源共享互通。
反过来看中国汽车行业走出去的历程,则是一盘散沙、自己人坑自己人的时候居多。
2004-2005年时,南汽、上汽抢购英国罗孚,导致外方受益,收购价格被抬高,收购完后双方又围绕罗孚产品在国内“打架”,直到在高层斡旋下,2007年南汽高价购得的MG品牌和生产线划入上汽旗下才告终。
在2007年左右的第一波汽车出口热中,自己人打价格战,造成中国车在俄罗斯等一度非常红火的市场口碑崩坏,集体败退。时至今日,国内同行的恶性竞争,依然是车企出口时头疼的一大问题。
如今,中国电动车已经看到领跑全球的希望,动力电池、矿产等相关企业也有全球布局的必要性,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是能否掌控战略资源、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的重大问题。
我们的企业,相关行业和政府机构,能不能在海外布局上做好协调规划,抱团出击,避免同室操戈、自己人坑自己人的现象再次上演?
办法总是有的,关键看我们是否想真的想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