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文化: 乡土文化的地学背景
2017-07-26 10:53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由于地层、岩石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各种地层、岩石抗风化能力的差异性,导致风化物的成分、结构、性质、特点都不一样,再加上各地的高差、地形、气候、环境不同,使各地的生态环境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性质,人类在各自的环境下生息繁衍,慢慢的就形成各自不同的乡土文化。


 一、饮食文化的地学背景


 生态物产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居住在海边的人形成了捕鱼特色文化;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28.jpg


 居住在山区的人形成了狩猎特色文化;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33.jpg


 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形成了农耕特色文化。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36.jpg


 产米的地区形成了以米为主的食品文化;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39.jpg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42.jpg


 产面的地区则形成了以面为主的面食文化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45.jpg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48.jpg


 盛产高粱和玉米的地区酒文化盛行。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51.jpg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55.jpg


 有酒的地方产生了酒文化,产茶的地区形成了茶文化,产咖啡的地方是咖啡文化等等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358.jpg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01.jpg


 二、戏曲文化的地学背景


 气候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各地的语言、发音、娱乐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区别,形成了多样的戏曲文化。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上海的昆曲,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湖北的楚剧等等。尤其是东北的二人转,山西的二人台等更是环境的产物。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03.jpg

京剧《贵妃醉酒》剧照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06.jpg

豫剧《穆桂英挂帅》剧照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10.jpg

昆曲《西厢记》剧照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12.jpg

越剧《梁祝》剧照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15.jpg

黄梅戏《天仙配》剧照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18.jpg

楚剧《推车赶会》剧照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21.jpg

川剧《火焰山》剧照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23.jpg

秦腔《杀驿》剧照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26.jpg

二人转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29.jpg

二人台


 三、生产文化的地学背景


 地质地貌的差异,限制了各地人类活动的方式,产生了不同的交通搬运文化。山区主要为羊肠小道,那里的人们主要以挑担、推独轮车为主,平原地区道路相对宽广,人们以架子车为主。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33.jpg

挑担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36.jpg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39.jpg

独轮车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43.jpg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47.jpg

架子车


 四、风俗文化的地学背景


 同时还形成的独特的风俗习惯,西南地区盛行的唱山歌和西北黄土地区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等。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50.jpg

 西北黄土地区


微信图片_20170726110453.jpg

 西南地区唱山歌


 此外,乡土文化还有太多太多,这里不再一一细说,但需要说明的是,乡土文化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地学。

上一篇:谈谈中国的山水、水土文化

下一篇:百年地学路 几代开山人 我们必须记住的中国的地学先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