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人文地质
  • >
  • 首创“生物成矿说”!投身地质七十载,被誉为新中国“大地侦探”!
首创“生物成矿说”!投身地质七十载,被誉为新中国“大地侦探”!
2021-07-13 09:54 来源:矿材网 编辑:矿材网

叶连俊先生被誉为”大地侦探“,是我国从三十年代起就投身地质事业的老地质工作者之一,从1937年考入南京地调所开始,他在祖国地质工作战线上工作了整整七十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出入于人迹罕至的野外,野外调查意味着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叶连俊凭着他的毅力以及”科技救国“的远大志向,克服了千辛万难,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对广袤中国的地质研究发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首创“生物成矿说”!投身地质七十载,被誉为新中国“大地侦探”!1


叶连俊,号梅村,1913年7月19日生于山东日照,青少年时代是在济南渡过的,先后就读于济南鲁东中学、青岛铁路中学和济南齐鲁大学附属中学,1930 年进入济南第一高中。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师从李四光、谢家荣、A.W.葛利普(Grabau)等。4年的专业训练和熏陶,养成他刻苦求知、勤于思考、踏实工作和严谨慎密的学风。


家国情怀


1937年,叶连俊毕业后考入当时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旧中国的野外调查十分艰苦,不但要忍受常年于人迹罕至的丛山峻岭中徒步跋涉的艰辛,而且社会状况也十分恶劣,盗匪肆虐,活动猖獗,野外调查工作遇匪被洗劫,甚至被杀害的事件并不罕见。早年与叶连俊先生同住重庆北碚鱼塘湾的植物学家候学煜先生就在出差期间被土匪洗劫一空,赵亚曾先生也是在野外考察时遭遇了土匪的枪杀。叶俊脸一次外出就可能是几个月不归,对于家庭来说,可以说是杳无音讯,生死不明。生活艰辛,加之兵荒马乱,他的五个孩子最后只活下来一对兄妹。


由于战乱,地质调查所迁址到重庆北碚鱼塘湾农村,没电,战时物资短缺,连点煤油灯都算“奢侈”品。叶连俊晚上只能以灯芯草点燃菜油灯照明,光焰仅豆粒般大小,十分昏暗。先生出野外回来,每天晚上就在这种昏暗的菜油灯下坚持看书、工作。由于长期在这样昏暗的菜油灯下生活和工作,他的眼睛受到很大伤害,以致后来一直都离不开眼药水。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1938年到1942年,叶连俊先后到湖南湘潭和水口山、四川龙门山区、云南北部、甘肃中南部、宁夏六盘山等一些渺无人烟的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为这些区域的中国早期地质勘查和研究填补了空白。


那些在野外考察中遇到的艰辛惊险经历,他总是讲的幽默而轻松。一次野外考察中他们闯入了老虎的领地,他和同事刚爬上山顶就听到老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声,他们立刻掉头撤离。讲起此事,他风趣地说:“我们上山爬了三个多小时,下山才不到一小时,原来人跑得也会比兔子还快!”逗得家人捧腹大笑。


大地侦探


叶连俊的前半生经历了旧中国的民不聊生,受侵略、受压迫、受凌辱的年代,他渴望着祖国能早日强盛。新中国的诞生使这些老地质工作者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倍增。他积极投身到国家恢复经济、医治战争创伤、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作中。


建国后,叶连俊就像一个救火队长。国家需要治理淮河,他就接受了研究治淮工程地质背景条件的任务(1949);国家建设需要钢铁,他就去调查研究临江大栗子铁矿和鞍钢新厂基地质(1950);国家需要修铁路,他就承担了天成铁路路基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1951);国家急需锰、磷、铀、铁、金、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他就在成矿理论及应用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953-1955)。为了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他还承担了放射性矿床和国防工程地质条件方面的研究。祖国的需要就是他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华北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化学地史》、《沉积矿床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说》、《生物成矿作用研究》这是叶老的一部分研究学说。这些让人读不懂的字眼,要么是在诉说着远古的历史,要么是对物质在遥远地质年代中的发生深奥变化的分析。而叶老就像一个侦探,跨越祖国的大江南北,开展调查研究,搜索历史遗留在岩层中的各种蛛丝马迹。叶老也像个孩子。叶老是爱石头的,为石头而痴迷。跟家人一起外出的时候,无论在何处只要有天然石头的地方,他都会驻足观察,如果家人不催促他,他甚至会看上半小时。当孩子问他“这些石头有什么好看的”时,叶老从石头的分类、形成年代,到成分、含量,滔滔不绝。


叶老为了工作常常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在一次西秦岭矿点的考察中,大家都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由于气压低,水沸腾温度低,饭煮不熟,叶先生开始腹泻,大家都劝他休息,但先生谢绝了大家的善意,强打精神,忍着身体的不适与大家一道步行了3个多小时,由高程2600米爬到3600米的矿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那些亘古的岩层,就是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建造的永恒建筑,而叶老的成就就像在破译一门失传已久的语言,然后解读隐藏在这部恢弘巨制中久远时代的故事。


学界泰斗


叶老1978年创建了“中国沉积学会”及《沉积学报》、还培养了近50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科技人才。


他深入研究华北地台晚前寒武纪至第三纪沉积地层,对其发育史、地壳演化史、沉积盆地类型、沉积建造及序列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国内首次完成了《中国磷块岩》专著,系统总结了中国磷块岩的成矿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工业矿床物理富集成矿论”和“多因素、多阶段”成矿理论,并对“陆源汲取成矿论”做了补充和发展;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生物成矿研究,建立了一套生物成矿作用标志,首次完成了生物作用下磷灰石的合成,建立和完善了有机质成矿模拟系统,建立了不同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模式,提出了生物成矿的生、运、储、保等的有利远景地带等。


叶老从事地质工作以来,先后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10余部专著,在我国沉积学界、地质学界享有很高声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重大奖项。


首创“生物成矿说”!投身地质七十载,被誉为新中国“大地侦探”!2


《院士心语》收录了叶老的一句话,“合作乃创新,协作事业兴”。叶老是学会活动的热心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担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及沉积学分会的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石油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北京海洋学会理事长等,他说:“科学的进步是需要大家来促进的,学会在这方面最能起积极作用。学会是团结各部门科学工作者的团体,大家在这里平等、融洽、愉快地交流学术思想,对每个人都是学习、是提高,所以,应把学会办好。”


首创“生物成矿说”!投身地质七十载,被誉为新中国“大地侦探”!3


2007年12月2日,叶连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叶老一生中既是学者又是教育家,他将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的科教事业。他为党和祖国的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垂史册。

上一篇:被誉为大地之子!没有他,中国的金属矿勘探寸步难行

下一篇:矿业报国,奋战一线——布衣院士于润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