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科学家探索斑岩铜矿的新成因
2021-03-23 08:47 来源: 编辑:矿材网

 据Mining.com网站报道,来自埃克塞特大学、英国地质调查局和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通讯:地球与环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试图解决斑岩型铜矿成因模型之间的衔接问题。


科学家在文中解释了斑岩型铜矿在地表以下、深部大型岩浆房上面延伸几公里的原因。


 虽然大多数近地表斑岩铜矿床已经发现,但其独特地质背景使得斑岩型矿床少见。也就是说正确了解斑岩型铜矿形成机理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对于矿业公司寻找未发现资源意义非凡。


在当前形势下,这一点尤为重要。预测表明,如果不能建设新的矿山,到2030年每年铜短缺量将达到1000万吨。


 研究人员称,他们发现了成矿流体从母岩浆分异,搬运,并通过“晶质蘑状岩墙”(Crystal mush dykes)聚集到成矿环境。




 本文第一作者劳伦斯·卡特(Lawrence Carter)在媒体发布会上称,关于这些岩墙的认识对建立斑岩矿床勘查模型以及研究其他成矿系统和火山作用都非常有用。


 为取得以上认识,专家们在美国内华达州耶灵顿(Yerington)斑岩型铜矿带开展了野外考察,并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了微构造和地球化学分析,该成矿带在一条8公里的垂向剖面上出现了一系列斑岩铜矿床。


 沿这条剖面,研究团队在岩墙中发现了相互连接、呈蠕虫状的石英网脉,这些石英脉曾经埋藏在铜矿床之下。这表明,由长石和石英组成的蘑状岩体曾发育大量孔隙。这些蘑状岩体是来自深部下伏岩浆的大量流体运移的通道。


 研究团队认为,这个突破为寻找新的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思路,所提出的成矿机理对于研究其他矿床类型以及火山系统脱气作用也有帮助。


 目前,全球70%的铜来自斑岩型矿床。



上一篇:储量1036万吨!大城市铁岭调探获特大型硅灰石矿

下一篇:山西省地热资源取得重大突破,探获华北地区2000米以内最高温地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