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旅游地学的诗和远方——河南桐柏山地质公园
2017-04-25 11:44 来源:忠言慧语 编辑:矿材网

 提起桐柏山,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桐柏英雄”,想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第25军、第28军,想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五师,想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原突围等等。

 这里我要介绍的是桐柏山地质公园,桐柏山之所以能够成为地质公园,他究竟有哪些地质遗迹呢?

 一、桐柏山地质公园

 1、区域位置

 桐柏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桐柏山腹地,豫、鄂两省交界处,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桐柏山地质公园位于桐柏县南部,伏牛山与大别山的转折交汇部位,行政区划隶属南阳市桐柏县管辖,南与湖北省接壤,东为信阳市,西为南阳市唐河县、新野县,北为驻马店市泌阳县。自古至今都是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园区设置

 整个地质公园分为三个景区,八个景群。三个景区分别是:水帘洞景区、淮河源景区、桃花洞景区;八个景群分别是:佛教学院景群、松云湖景群、太阳城景群、水帘洞景群;太白顶景群、六盘谷景群;桃花洞景群、香炉垛景群。

 3、交通情况

 铁路:宁西铁路(南京至西安,设有桐柏客货站);桐柏站旅客列车每天停靠数达30趟左右,桐柏站乘车的旅客能够到达南阳西安兰州西宁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南宁合肥南昌厦门呼和浩特苏州宁波汕头等大中城市。

 高速:G40沪陕高速(上海至西安)贯穿全县东西;S49焦桐高速公路(焦作至桐柏,至豫鄂收费站与隋岳高速相接)贯穿县境南北。国道:312国道(上海至伊宁,境内长约67公里)贯穿县境东西。

 省道:S206省道(商丘至桐柏)、S234省道(平顶山至桐柏)、S329省道(平顶山鲁山至桐柏程湾镇姚庄)、S335省道(驻马店新蔡经桐柏至南阳西峡)。 

 航空:桐柏县城西距南阳姜营机场(河南省第二大民用机场)118公里。

 4、自然地理

“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桐柏为淮河的发源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0.3%,有“天然氧吧”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原著名旅游胜地。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桐柏革命纪念馆以及面积达95.8平方公里的桐柏山黄岗红叶景区等。

 桐柏山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桐柏县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盘古之乡“、”中国天然碱之都“、“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等称号。

 5、历史文化

 桐柏史称"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深厚,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风形成了桐柏独特的文化,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盘古文化、红色文化成为中原乃至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延伸。境内以"四大文化"为主线,以淮源风景名胜区为重点,构成了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典型地质遗迹景观

 1.地质构造剖面

  桐(柏)—商(城)断裂带(大东庄断层);由固庙韧性剪切带和固态流变相的拉伸线理、鞘褶皱等构成。

(1)古庙韧性剪切带:桐柏片麻杂岩北缘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区域上北西—南东向展布约100km,沿剪切带发育1~3km宽的花岗糜棱岩化带,在平面上表现为数条强变形的糜棱岩、超糜棱岩带。韧性剪切带中花岗片麻岩拉伸线理发育,在糜棱岩中的运动学标志S—C组构、长石的不对称碎斑系、多米诺构造明显。

(2)鞘褶皱:位于桐柏山带状片麻岩背形顶部地段,具体表现为桐柏片麻杂岩强烈地片麻理化和粗晶矿物颗粒(长石碎斑、黑云母集合体)强烈定向而显示的北西西—南东东向透入性拉伸线理,同构造A型褶皱、鞘褶皱,以及肠状褶皱发育。

 2、花岗片麻岩洞穴

 桐柏山花岗片麻岩洞穴是板块碰撞造山运动韧性剪切、脆性改造及风化剥蚀的洞穴景观。

(1)水帘洞

处在太白顶片麻岩体北西西向的强变形带中,北西西向与北东向两组断层的交汇部位,洞体岩性为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水帘洞是沿断层面、片麻理面、节理面软弱岩的风化剥蚀,岩块的崩塌脱落而形成。

(2)桃花洞

处于小寨片麻岩体固庙韧性剪切带中,洞体岩性主要为片麻岩。洞穴的成因从外观看是鞘褶皱、A型褶皱构成洞穴的轮廓形态,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富集构成洞穴的核部,暗色矿物组成的岩性抗风化能力弱经风化形成洞穴。

 3.水体景观

(1)水帘洞瀑布:水帘洞瀑布位于水帘寺东南侧水帘洞顶部,瀑布上端是通天河,水流从67.5m高的石崖绝壁上倾泻而下极为壮观。

(2)仙人摆布瀑布:位于桃花洞景区一处高达百米的悬崖,桃花溪沿山谷顺势而下,忽而东转,忽而西折,形成百米落差的九曲瀑布,瀑水清幽流长,遥立远眺,形似一条垂挂山涧,随风飘摆的白绢,故称仙人摆布。

(3)淮汉鸳鸯池:位于淮汉分水岭上两个池塘,一清一浊,清水池属于淮河流域,浊水池属于汉水流域,水色常年如此,故称淮汉鸳鸯池。

 4.历史文化

 桐柏县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淮源文化、佛道文化(包括西游文化)、盘古文化等各种文化遗留的人文景观很多。

(1)淮源文化:桐柏山因为古“四渎”之一的淮河发源于此而闻名天下。从秦至清代末共50余次的祭告淮神活动,大多都有文字记载,留有自秦至清代的各种淮源文化的祭祀淮河的碑刻、淮源井、淮渎庙等古迹人文景观。

(2)佛教文化-云台禅寺:云台禅寺位于太白顶之颠,为桐柏山佛教临济宗白云山系祖庭佛教教白云山系主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3)佛教文化-水帘寺:水帘寺原为老君堂。老君堂具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年久失修,“文化大革命”中被夷为平地。1983年在老君堂旧址上,建立水帘寺。镇寺之宝佛舍利二枚及白玉佛一尊,藏有海外捐赠的三部大藏经。

(4)革命活动纪念地:桐柏山区是中共领导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方,桐柏县是河南省九个革命老根据地(苏区)县之一。从1925年到1947年的22年间,在桐柏县境内先后建立6个省级、5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刘少奇、李先念、贺龙、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

 5.生态资源

 桐柏山地质公园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南北气候中的动植物均在这里生长繁衍,动植物丰富,种类繁多。植物区系复杂,汇聚华中、华北、华东、西南、西北等地成份,兼容亚热带、暖温带等类型。植物资源中共有维管植物178科、756属、1789种。动物资源中现有脊椎动物33目、76科、300多种。

 淮源镇龚庄村千年古栗园

 清泉寺三千年的银杏树

 三、地质公园博物馆

 根据桐柏县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桐柏地质博物馆馆址选择在县政府对面的宣传文化中心内,门前是桐柏广场。馆区占地面积250平方米。

 1、博物馆设计原则

(1)充分体现桐柏山地质特色的原则;(2)兼顾桐柏传统文化的原则;(3)突出求娱、求知、求闲的原则;(4)以场景为主、标本为辅,展板为补充的原则。

 2、博物馆突出特色

(1)地质特色:中央造山带;板块缝合带;鞘褶皱洞穴;淮河源头;矿产资源带;天然碱之都。(2)文化特色:盘古文化;淮源文化;红色文化;西游文化;矿业文化;城市文化。(3)娱乐特色:电子翻书;磁悬浮地球;鱼水互动;旋转灯光。(4)求知特色:主题场景;地质标本;文图展板:触摸屏。

 3、博物馆展厅设置

 根据四个功能区的特点,我们建设了四个展厅。即“中华之珠厅”主要介绍地质公园的综合特征,“盘古之乡厅”主要介绍公园的地质特征,“淮河之源厅”主要介绍公园的淮河文化和淮源物产,“天然碱之都厅”主要介绍公园的天然碱及相关矿产对桐柏经济的促进作用。

 四、诗和远方

      1、桐柏山地学旅游

           地质艺术

 (2013年5月16日于桐柏山)

地质是一支歌,

从板块走来,地震火山,

褶皱错断,喜怒哀乐;

生命像一条河,

从源头走来,兴衰成败,

螺旋进化,起起落落;

地史如一首诗,

从盘古走来,沧海桑田,

岁月轮回,各领风骚;

地貌像一幅画,

从落差走来,水蚀冰劈,

精雕细琢,妆点山河。

千古桐柏多少事,留下遗迹绘大地,

旅游朝阳喷薄出,探秘地景体验多。

2、桐柏山地质咏叹

     地质艺术

(2011年3月12日于桐柏山)

豫楚划中天,伏牛大别山。

中央造山带, 板块分界线。

神奇结节点,  桐柏山咏叹。

太白顶上,

寻觅19亿年地质历史的残痕斑斑;
桃花洞边,

研读亿万年前造山运动的构造经典;

太阳城下,

观赏花岗岩地貌的鬼斧神工;

鸳鸯池畔,

体验淮汉分野的地理奇观;

河流阶地,

叙述淮河演化的古老故事; 

水帘瀑布,

感受以柔克刚的真实内涵; 

更有那资源丰富的矿产,

金、银、铜、油、碱五金花发出耀眼的光环。

自古造化钟神秀,

地质旅游桐柏山。

上一篇:地质公园,旅游地学的诗和远方——山东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下一篇:地学文化产业:神奇构造打造的道教圣地 ——湖北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