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地学是和人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尤其是地质公园的建设,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地学,近年来,各省、各地市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助推了地学科普,因此,它的科普被更多的学界人士看好。而如何把地学科学推向文化的高度,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我从地学与人类关系的角度,谈一下地学文化。包括:“地学与景观、地学与地形,地学与生态、地学与养生、地学与农业、地学与矿业、地学与环境、地学与成语、地学与特产、地学与民风、地学与民俗、地学与产品”等。
一、地学与景观
很多的山水景观其实都是典型的地质遗迹现象,并进而诞生出不同的文化。如神农山的龙脊长城是典型的石墙地貌,并进而诞生了神农祭天文化;王屋山的天坛山(王者之山)是典型的方山地貌景观,并进而诞生了皇帝祭天文化;黛眉山的力挺千钧(飞来神石)是典型的平衡岩,并进而诞生了汤黛之恋文化;云台山美丽的山水景观受红石峡谷谷口的黑龙王庙断层控制,由此而诞生了竹林七贤的园林文化;花岗岩地貌受花岗岩岩性控制;云台山的红石峡谷受中元古界石英砂岩控制;溶洞受碳酸盐岩控制,并进而诞生了早期人类栖居文化;丹霞地貌受陆相紫红色砂砾岩控制,并进而诞生了道教文化。
二、 地学与地形
区域的地质构造控制着区域的地形地貌。如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公园的地形地貌完全受封门口断层和黄河大断层的控制,而且还因此诞生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以黑龙王庙断层和凤凰岭断层为界,北部是山地,中部是丘陵,南部是平原,山河一体、阴阳相间的自然环境诞生了名震环宇的“太极文化”。
三、地学与生态
不同的岩石分布区,由于岩性质地的差异,表面的植被有很大的不同。花岗岩易于风化,花岗岩分布区植被发育,森林密布,常常被誉为天然氧吧;石灰岩质地细腻,很难风化,石灰岩分布区岩石裸露、植被稀少,被称为“石漠”。
四、地学与养生
物质养生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食品、水、空气等。那么,这些物质中的很大成分与地学关系密切。如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汇水区的地层岩石土壤关系密切;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土壤的母岩关系密切(硒与含煤地层)等。
五、地学与农业
我们知道,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区或是同一个农作物种植区的不同地段,其土壤都是不尽相同的,这也与地学的关系极为密切,而不同的土壤对不同的农作物是有选择的。如焦作地区的山药只有在黄河滩上才有药用价值;党参只有产在山西的上党地区药效才好;红土地性粘,保水性好,适于种植水稻,黄土地性散,保水性不好,透气性好,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
六、地学与矿业
不同地区由于地层结构、构造背景不同,产出的矿产也不同。在我国,金刚石矿一般与郯庐大断裂关系密切;石灰岩矿只有在碳酸岩分布区才有;盐碱矿一般与古代的盐湖有关等等。
七、地学与成语
地动山摇(都是地震若得祸)、山崩地裂(崩塌)、天翻地覆(构造运动)、天高地厚(地理)、天旋地转(公转与自转)、黄道吉日(二十四节气)、夸父逐日、来日方长(为何下一日会变长)、寥若辰星(清辰我们能看见的星星)、沧海桑田(海平面的升降)、飞沙走石(地质作用,戈壁、沙漠、黄土)、愚公移山(人类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崇山峻岭(地貌)、如履平地(高原与平原)、源远流长(河流描述)、风平浪静(流水特点)、精卫填海(沉积作用)。
八、地学与特产
如怀庆府的山药,只有生长在孟州、温县、武陟的黄河滩上才是药。是焦作的特产;再比如王屋土馍是用王屋山出产的一种高岭土加热后再把面团放进去烤熟而成,高岭土中的营养元素自然就进入到土馍之中。
九、地学与民风
如河北邯郸的武安在历史上一直是国界,这里的人们长期养成了籍武安邦的习惯,因此,这里的民风就较为强悍;再比如苏州和杭州,自古就是人间天堂,民风和谐。
十、地学与习俗
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当地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东北地区风大,窗户纸贴在里面常常被大风刮掉,久而久之,就有了“窗户纸贴在外”的风俗;再比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