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省地矿局华地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的重点专项“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与示范应用”项目开展了野外科学考察。
项目课题骨干组成考察团队,从“5·12地震”震中纪念广场出发,沿映秀镇至汶川县城的岷江河谷考察了牛圈沟、张家坪沟、烧房沟、银杏坪沟、桃关沟、磨子沟、瓦窑沟、七盘沟、锄头沟、安夹沟等10条泥石流沟。
专家介绍泥石流治理设计方案及防灾效果
在泥石流考察中,多位专家教授对位于“5·12地震”震中的牛圈沟宽缓型主沟和窄陡型支沟泥石流活动特点、高位震裂物源、固源和排导治理工程理念、设计方案以及防灾效果进行了详细讲解。对烧房沟泥石流的固源护坡采用的桩板排导槽、梯级锁口坝治理方案设计思路,窄陡型沟道治理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为期两天的考察中,考察团队还对银杏坪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砼排导槽沟底面状磨蚀,桃关沟高坝的格架式护坦冲蚀破坏的机理、强震区高位震裂物源识别和调查方法,七盘沟大库容骨干拦砂坝+桩林坝对泥石流联合调控效果、排导槽砼尖底聚中磨蚀效应,安夹沟泥石流改道分流设计方案的独特理念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现场研讨,各课题负责人也就如何协调攻关进行了交流沟通。
通过考察,团队成员对强震区泥石流的成灾机理、防控和治理关键技术等科学问题有了直观认识,为进一步开展高位震裂物源精细化识别、大型崩滑堆积物源多级多点堵溃、泥石流工程抗磨蚀、桩林坝自复位等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明确了目标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