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南段有望成为我国锡矿富集地
2016-12-30 10:56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大兴安岭中南段深部存在巨大的锡矿找矿潜力。未来,我国锡矿的找矿重点应放在这一地区。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内蒙古赤峰有色金属基地综合地质调查》2016年调查研究成果,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博士、教授级高工祝新友日前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研究结论。

 据悉,该项目调查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赤峰有色金属基地是其中的核心区域。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了野外主要实物工作量,目前正在进行室内整理和总结。初步研究成果显示,调查区内大部分有色金属矿实为锡多金属成矿系统的一部分,铅锌银矿床的深边部往往共伴生锡矿,大兴安岭中南段有望成为我国继南岭之外的另一个锡矿产资源集中区。

 项目研究人员分析指出,该调查区具有与南岭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具有大量与高演化花岗岩有关的锡(钨)、铅锌铜和铅锌银矿床。调查区已实现锡资源的重大找矿突破,除以往已发现的黄岗梁、大井等锡矿床外,近年来探获的白音查干锡多金属矿锡资源量达22万吨、银金属量近1万吨,均达超大型规模;维拉斯托矿床锡资源量大于8万吨,达大型规模,矿床深边部还有进一步找矿的空间。在已有铅锌矿区发现大量的锡找矿线索,项目调查了赤峰有色金属基地内20多个已开发的铅锌矿,发现大多数被调查的铅锌矿其实为铅锌锡多金属矿,很多矿床锡含量已达到共伴生锡矿标准,少量铅锌矿床已控制较大规模的锡矿资源量。

 研究成果表明,富含金的铅锌矿往往与铜矿共伴生、无锡矿,而贫金富银的铅锌矿深部往往存在锡矿,铅锌银矿常构成锡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外带部分。从目前的调查结果看,赤峰有色金属基地内大多数铅锌矿均富银但不含金,且实地调查已在这些矿山的矿石或深边部发现锡矿化线索,因而可以确认这些铅锌银矿床属于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的一部分,矿山深边部和外围存在找锡前景。

 祝新友指出,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人已在大兴安岭中南段发现大面积重砂异常,只是受工作区草原覆盖和锡成矿理论认识不足等因素制约,这一线索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大兴安岭中南段深部具有和南岭相似的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相比之下,锡矿、银矿成矿条件更好,深部存在巨大的锡矿找矿潜力,建议国家应及时将锡矿找矿重点调整到这一区域上来。  

上一篇:二O一六年地质调查工作回眸

下一篇:【盘点】2016年橡塑行业十大事件、十大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