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矿务局草埠煤矿:从“衰老矿”到“白天鹅”的嬗变
2019-03-11 10:32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2018年12月30日,山东能源临矿玻纤集团卓意公司8万吨数字化无氟无硼玻璃纤维生产线窑炉成功点火。由此,山东玻纤集团向数字化工厂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谁曾想26年前山东玻纤集团的母体——临沂矿务局草埠矿还是一个行将关闭的“衰老矿”呢?


一个老煤矿的华丽转身


 在风景秀丽的沂蒙山腹地沂源县境内,有一个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起来的老矿井——草埠煤矿。该矿是隶属于原临沂矿务局的主力矿井,其创造的短壁采煤法曾在全国小型煤矿进行推广。上世纪90年代初,该矿面临着无煤可采的窘境。


 关井,上交矿务局?还是转产,自谋出路?面对这一艰难抉择,草埠煤矿的决策层做出了“双向”选择。1992年,该矿成立了玻璃纤维风筒布加工厂,迈出了进入玻纤行业的第一步。同时,草埠煤矿一部分富余人员和生产骨干,按照临沂矿务局的统一部署,纷纷转移转战济宁新区,支援新矿区的筹建。


 1998年5月,临沂矿务局接收沂源县属集体企业光力士公司,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形成了沂源玻璃纤维细纱生产基地。


 2005年3月,临沂矿务局对草埠煤矿实行政策性破产;同年12月临矿重组成立了光力士集团公司;2006年9月,成立近50年的草埠煤矿彻底关井。


 2006年,改制成立的临矿集团将玻纤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使其成为临矿的三大主业之一。2008年1月,临矿集团在整合山东光力士集团公司、沂水县热电公司、淄博草埠实业公司的基础上,依托当地矿产资源和电力优势,成立了山东玻纤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了从球法坩埚拉丝到池窑拉丝工艺的技术革命,形成了“资源整合-技术升级-规模经营”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2011年,公司从国外引进先进的ECR高性能纤维生产技术;2013年5月,顺势而为,收购了沂源格赛博公司3万吨中碱池窑拉丝生产线,自主研发了ECER改性纤维。


 2013年12月,作为山东省国资委重点培育的改制企业,在山东能源和临矿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完成了整体改制,正式更名为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山东玻纤集团正在推进IPO工作,力争实现主板上市的历史性跨越。由此,一个衰老煤矿实现了华丽转身。


对标学习 向世界看齐


 山东玻纤集团逐步认识到,只有与高手过招,向高手学习,才能成为强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过去,窑炉车间上料系统和发送系统场所灰尘飞扬,污染严重。如今,漏料、跑料现象得到了彻底根治,窑炉车间干净整洁,成为集团现场管理提升的一大亮点。”该集团窑炉车间主任高贵江说。


 记者在制品车间现场看到,宽敞整洁的地面一尘不染。每个工序车间的墙面上都安有温湿度显示器,并标识了工艺要求的温湿度上下限控制标准及联系人、联系方式。


 “集团推行技术创新和7S精益管理以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达到了目视化的管理水准。”山东玻纤集团总经理高贵恒说。


 谈到推行7S精益管理带来的变化,还要从两年前的那次“远行”说起。2016年4月,临矿集团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组织到红领集团实地参观,并启动“对标行”活动,学习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和技术研发路径。


 在“走出去”学习、对标的同时,他们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到集团举办玻纤产业专家讲座,了解国内外宏观大势,听取权威解读、行业分析及企业诊断、发展参考,做到“胸中有丘壑”。


 “自全员7S精益管理改善建议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共举行活动发布会32期,发布建议818项,发放奖励15.79万元,为公司节约创效2000余万元。”该集团7S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志春介绍说。


 山东玻纤集团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逐步确定了产品差异化、技术高端化、运营国际化、资本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玻璃纤维及制品、贵属加工、发电供热的产业链经营模式;玻璃纤维总产能30多万吨,织物总产能2.3亿平方米,远销欧、美、亚、非及大洋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配方达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1项,一些关键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品牌效应。


 “我公司引进德国湿法薄毡生产线,可生产线路板用毡、风电叶片表面毡、蓄电池隔板毡等品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材料等。”山东玻纤集团毡线车间主任葛安华说。


 从矿石原料到玻璃纤维,再到玻璃纤维织成的美轮美奂的“锦绣”,山东玻纤集团积极研发生产多元化产品,保证了市场及应用领域方面的不断拓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品牌效应。


 梦想与时代同步,辉煌与追求同行。随着数字化项目建设、中碱线扩能改造、深加工项目的快速实施,山东玻纤集团更加彰显出现代化企业的青春和活力。一个生产规模化、研发自主化、品牌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正崛起于蒙山沂水间。


师法华为 加快变革脚步


“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东玻纤集团已进入战略调整、瓶颈突破、运营模式换挡的关键时期,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针对开展“组织变革大讨论”的必要性,2018年9月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牛爱君在班子成员会议上说。


 “关于组织变革,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而是非变不可,如何变,变革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该集团纪委书记吴同德的发言代表了班子成员的心声。


 “进行组织变革的想法很早就有,此次赴华为学习坚定了这个想法。”牛爱君强调,山东玻纤集团的确到了该梳理规范的时候了。山东玻纤集团必须具备知变、应变、求变的自我完善能力,增强组织的活力,让一潭死水活起来。


 学习华为归来,山东玻纤集团迅速行动,师法华为、对标华为,在公司上下深入开展了“组织变革、激发活力”百日大讨论活动,拉开了组织变革的大幕。


 山东玻纤集团的大讨论采取由上到下和由内到外的全方位、多层次组织方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集体讨论与个别交流谈话相结合,涵盖全体人员。据了解,集团高管层共开展了3次大讨论,中层管理干部开展了24次,车间班组开展了141次。在大讨论过程中,大家谈体会、话感悟、提建议、定措施,营造了思想变革大讨论的浓厚氛围。同时,山东玻纤集团进一步细化了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六个调整、八个突破、一个换挡”战略目标。


 在组织变革中,山东玻纤集团中层管理人员职级和职位全部清零,重新竞聘上岗,管理岗位由173个压减为121个。108人成功竞聘助理以上管理岗位,23名专业技术人员、5名正科级被聘任,23名副科级干部落聘,9名副科级低聘为助理,一批年轻化、高学历的青年骨干走上管理岗位。


 “这次变革,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分配制度的变革,正确处理好利益与灵魂的关系,不让‘老黄牛’吃亏。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全面激发广大员工的创业创新激情。”牛爱君强调,集团通过实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薪酬管理体系和职业晋升体系变革,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活力,激励奋斗者。


 山东玻纤集团新上岗的人力资源部部长刘克廷说:“改革后的绩效和薪酬方案,解决了员工收入分配公平、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铺设了职工职业发展的新通道。”


未来已来 引领数字化时代


 从过去的“挖煤工”,到今天的“织锦工”,跨界的山玻人在让“石头”变成“丝”的同时,又将眼光瞄向了数字化运营和智能制造。


 在山东玻纤集团天炬节能车间,记者看到,新上的AGV智能输送纱车系统代替现有人工运纱方式,实现了运输方式的智能化升级。“该项目不仅提高了智能化水平,杜绝了纱车运输过程中因碰伤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还实现了减员提效的目的,每条生产线减员15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120万元。”窑炉产品车间主任吴纪龙说。


 在积极推进智能化的同时,山东玻纤集团的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新成果。2018年12月30日9时18分,该集团子公司卓意玻纤8万吨无氟无硼玻璃纤维数字化生产线窑炉点火,标志着行业首家“数字玻纤”正式诞生。


 该生产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技术,集成ERP、MES、DCS、PLC等技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管理、自动化操作,实现生产智能化、运营网络化、管理信息化。项目运营后,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玻璃纤维产品技术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和运营模式转变。


 “8万吨玻纤数字化生产线的成功点火,标志着集团向数字化工厂迈出了关键一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将有力地推动玻纤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步伐,助推临矿集团高质量发展迈入新时代。”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表示。


 通过对现有生产线的逐步改造升级,2020年前卓意玻纤将建成数字化运营公司,到2025年整个玻纤集团将实现全数字化运营,玻纤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立足长远,做好当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践行着“质量致尚、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凝聚着玻纤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现在的山东玻纤集团正在转型实践中书写玻纤发展的新篇章。

上一篇:世界级三大铜矿,价值均超过千亿,为何命运迥然不同?

下一篇:这些粉体能否取代价格飞涨的钛白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