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壳牌中国集团对外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壳牌(浙江)石油贸易有限公司经商务部批准,获得了中国国内成品油批发资质。
取得这一资质便意味着,壳牌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在中国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的国际石油公司。
壳牌中国集团主席张新胜表示:“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成品油批发业务的全面放开,我们很荣幸以外商独资的身份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
俨然,中国油气行业市场的开放,又一次迎来了重大突破。早已“战火”纷纷的中国成品油市场,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
石油市场“战火”延伸
毫无疑问,壳牌获得中国国内成品油批发资质,标志着在当下竞争日趋激烈的成品油市场中,“战火”又燃烧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中国成品油市场而言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不仅仅多个省市发生了令成品油零售商叫苦不堪的价格战、引发全民关注的海湾石油降油价事件,中国还迎来了加油站市场的全面放开。
在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了外资连锁加油站超过30家需中方控股的限制。
同时在2018年,以BP、壳牌为代表的国际石油公司宣布了在中国扩建加油站的计划。面对外资石油企业向中国市场的加速涌入,中国本土石油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汽油价格会不会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发全行业热议。
而到2018年年底,成品油市场的“战火”,从零售领域突然蔓延到了批发领域。
在2018年11月,商务部公示了2018年第二批石油经营企业申请名单。该名单显示,有9家企业申请了成品油批发资质,另有3家企业申请了成品油仓储资质。
特别的是,这份名单首次出现了一个企业类型为外商独资的企业,即壳牌(浙江)石油贸易有限公司。这一名单立即引发了业内人士关注,中国油气行业是否又将有一道竞争壁垒被打破?
终于,在时隔近一个月之后,壳牌宣布了获得中国国内成品油批发资质的消息。又一道高墙破除,外资企业不能在中国开展成品油批发业务的限制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