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完成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大气探空业务化观测监测工作
2018-09-10 10:42 来源:中国海洋报 编辑:矿材网

近日,随着第86个探空气球的升空,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大气探空业务化观测监测工作宣告结束。这意味着我国在国际极地预报年中承担的北极探空观测任务圆满完成。


  根据现场情况和考察作业安排,航次期间,考察队员每天要进行2次~ 3次业务化探空观测。观测所用的气球重750克,充满氦气后,直径达2米。球体下方,装有探空仪,可获取从地面至高空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重要气象要素,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实时将观测数据传输至地面。所获取的数据,已实现准实时国际共享。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工程师、探空观测任务现场执行人田忠翔说:“获取的这些数据可用于研究北极大气及边界层的变化、验证卫星资料的准确性、检验北极大气数值预报模式的结果、优化数值模式中的参数化和数据同化方案,对北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航次北极大气探空观测任务是由预报中心主导、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参与的。该任务自7月28日开展以来,历时40天,进行了86次探空观测,平均探空高度31190米,观测高度达到了平流层中部,实现了预定的观测目标。


  据悉,作为极地预报计划的核心行动,国际极地预报年第二阶段于2017年5月启动。该计划旨在组织协调一段长时间的密集观测和数值模拟工作,以提高从几小时到季节时间尺度的北极和南极天气预报能力,进而提高天气和气候服务质量,其核心是提高对海冰和能见度、风和降水等其他关键要素的预报能力。本航次适逢国际极地预报年极地大气的强化观测期。


  在极地预报计划科学委员指导小组中,预报中心作为中方唯一成员,与其他国家的20名成员共同携手,致力于提高极地环境预报能力。现阶段,预报中心已完成所承担的本航次业务化北极大气探空观测工作。

上一篇:埃克森美孚在华投资超100亿,项目将落户广东

下一篇:要么搬迁、要么关停,唐山陶瓷转型升级方案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