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成果显著
2018-08-28 10:20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辑:矿材网

以张掖市国土资源局治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两千多年来,祁连山给辽阔的河西走廊带来了生存与繁衍,更带来了富庶与繁荣。然而,过去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的驱动,人们大规模探采矿产,加上水电开发和无序放牧等行为,逐渐侵蚀了这座“母亲山”,以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祁连山西北生态屏障问题上作出批示:“甘肃和青海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加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真正筑牢这道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祁连山生态环境,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河西走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2016年12月以来,根据环保部约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新闻媒体报道和全面自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生态环境问题矿业权77个(117个矿点)。其中保护区内矿业权77个(117个矿点)。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按照不欠新账、还清旧账的要求,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的矿业权77个(117个矿点),用最坚决的决心和措施,全面停止保护区内一切探采活动,全面进行设施设备拆除、封堵探采矿洞、现场清理整治和植被修复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已进入全面修复保护、全面巩固提升、全域监测监管的新阶段。


——提升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山”的发展理念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坚持把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树牢“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责任,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张掖绿色发展崛起的重大机遇,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全市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大事,始终把最高的标准、最实的举措、最硬的作风、最严的问责贯穿于整改工作全过程。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中办国办《通报》、国务院《会议纪要》下发后,市国土资源局主动认领、制订方案、对号入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整改工作的领导责任、主体责任、保护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了以“清单制”管理机制、“限时整改”推进机制和“督察落实”调度机制为主的一整套推进机制,将整改任务纳入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要求,实行挂图作战,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跟踪问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开展整改,形成上下联动、环环相扣、各方出力、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科学甄别,因地制宜,全面强化探采项目环境恢复治理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为了科学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改整治工作,对症施策改善生态环境,张掖市国土资源局邀请中科院、兰州大学等单位和相关领域11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117个矿点治理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根据探采矿项目的分布和实际情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思路,彻底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治理分人工机械恢复和自然恢复两类,采取人员撤离、设备拆除、封堵矿井、平整场地、人工覆土、植树种草、封育围栏等措施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特别是张掖市国土资源系统的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作为全市的排头兵、突击手,攻坚克难,昼夜奋战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一线,先后组织300多人次深入祁连山矿业权项目整治现场200余次,行程7万多千米,开展多频次、多形式“大督查”、“回头看”、“再提升”工作,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确保整改整治质量。先后分五批次对77个矿业权(117个矿点)现场整治情况进行验收,建立逐级核查验收、专家评估认定和媒体公开公示的验收销号制度,确保整改整治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不留尾巴、不留死角。


——依法依规,综合施策,加快推进祁连山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


 甘肃省政府出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后,张掖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报请市整改指挥部会议研究审定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方案》,规定对保护区内已设置的矿业权采用注销、扣除、补偿三种方式分类退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坚持依法依规、现场核实、查阅档案资料、多方认证、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循“共性问题统一尺度、个性问题一矿一策”的要求,区分矿业权出资性质、勘查程度、开采现状、资源储量等,分类实施,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矿业权退出。坚持先易后难、退补结合、先退后补、以补促退的原则,通过与矿业权人协商、专家评估等手段确定补偿金额,合理补偿矿业权人的损失,既督促矿业权人依法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法定义务,又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了矿业权顺利、平稳、有序退出。至目前,77个矿业权(117个矿点)补偿退出工作达到了100%。


——坚持举一反三,着力推进黑河湿地和外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为了把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全覆盖,举一反三,全面排查黑河湿地和外围区域的环保突出问题,坚持治标和治本一起抓,预防和整治一起抓,层层传导压力,聚焦问题抓整改,立说立行求实效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护区外围区域矿区矿点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整治同部署、同安排、同整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分管领导和挂点领导共同担负起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扎实推进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同时,为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严格对照整改方案要求,对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反馈的生态环境问题,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进行整治和监管的33处监测点全部整改到位,核查发现的215个矿业权项目,通过全面督促整治和不间断的提质提标,全域矿山开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为进一步调动权益主体监管保护的积极性,促其守好“自留地”、看好“责任田”。结合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肃南县康乐镇先行试点,对1991平方千米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全要素调查和统一确权登记,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长效常态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为加快实现自然资源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全程监管和有效配置,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能力,以“数字张掖”和“天地图”为平台,张掖市国土资源局筹资400万元,建成了国土资源“一张图”,不断推进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交易和网上发证,初步形成了“互联网+国土”的综合服务体系。坚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国家级、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及其他各类保护地,全面配合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全面配合落实主体功能区管控要求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从自身职能职责出入手,配合对34类限制产业采取更严的管控措施,对7类禁止产业严格禁止新建,强化产业准入和开发行为的刚性约束。为了实现“全时段、全领域、全覆盖”监管模式,全面打造政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违法用地查处、矿产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情况综合监管,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新型管理模式,在利用好“数字张掖”和“天地图”现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为实现国土资源数据库的全面、高效、便捷、安全的数据管理,能够直观、准确、动态地展示辖区内国土资源“一张图”各个方面的综合信息,为行业管理、综合监管和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推进数字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实现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一盘棋”和网上协同高效办公。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张掖市国土资源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快国土资源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自然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与启示

下一篇:图解《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