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侠客地理(微信ID:xiakedili)
作者:李忠东
授权转发,特此感谢!
花岗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在我国的分布面积大概占到国土面积的9%。
它来源于地球深处,岩浆沿通道向上侵入到接近地表的地方凝固形成岩体,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和云母。花岗岩与火山岩都是岩浆岩,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喷出地表,而前者没有喷出地表,而是潜伏在地下。
潜伏在地下的花岗岩在地壳抬升作用和剥蚀作用下,常常出露地表。由于花岗岩特殊的结构和构造,主要是发育节理和裂隙。暴露在地表的花岗岩体在流水、冻融、风力作用下,形成千姿百态的景观。《淮南子.精神训》中说:“刚柔相成,万物乃形”,说的就是花岗岩这种刚与柔无穷变幻。
在全国众多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群之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这5处;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而得名。1600多年前,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率先在此结庐炼丹,从此,三清山成为道教名山。
三清山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项桂冠。拥有类型齐全、特征典型、分布集中的花岗岩微地貌。这些花岗岩地貌在生态景观、气象景观的巧妙衬托下,展现出奇特的美。
三清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主要包括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石锥、峡谷、岩壁和造型石景等9种类型,尤其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尖峭峰林,密集石柱群、丰富多样的石锥与石芽,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峰峦、峰丛
以玉京峰、玉虚峰和玉华峰三座海拔均超过1750米的大型尖锥状山峰为典型代表,是花岗岩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出露地貌,经风化剥蚀而成。峰丛又称连座式峰林,三清山分布着数十座密集分布的峰丛,其中最典型的为天门峰丛、琼台峰丛等。
峰柱
指孤立的柱状花岗岩景观,是三清山最具特色的花岗岩微地貌。峰体一般在峡谷或山脊立地而起,高达几十米至上百米,柱体壁立如削,雄奇壮美。
三清山著名的峰柱有巨蟒出山、东方女神、观音赏曲、猴王石、老道拜月等等。
石林
由小型棱柱状峰体成群分布而成,典型的主要为发育于三清山北东部的“玉灵石林”,峰柱高10—20米不等,直径约10米,在南北向和东西向两组垂直节理的切割下,经风化剥蚀和冲刷形成。
石锥
石锥是最具三清山特色的花岗岩微地貌,其特点是圆而有尖,与球状风化形成的石蛋明显不同,多数尖峭如针似刃,少数浑圆如球似珠。它是由于冲蚀、风化剥蚀、不均匀崩塌作用及化学风化作用而形成。石锥高度一般小于5米,形态各异。他们一般都突出在其他造型石上面,非常引人注目,主要景观有企鹅石、双乳峰、犀牛石等。
新疆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地处阿尔泰山中部南坡,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上游,2017年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花岗岩山峰多呈钟状、穹状、锥状,形态圆润而不失险峻,造型独特而不失秀雅,这样形态的花岗岩峰丛,恐怕仅此处特有。
可可托海的花岗岩地貌形态并非由垂直裂隙和流水侵蚀塑造,而是花岗岩沿平行山坡面的同心层状裂隙,在内陆寒温带强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下,不断地拆离崩解垮塌,使山峰的表面形态既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
更奇特的是,这里的花岗岩山体表面,有许多密集的蜂窝状凹坑,以及好似凝固瀑布的竖直沟槽
黄山,古名“黟山”,因群山苍黛,岩峰青黑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炼丹,故公元747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更名为黄山,意为黄帝之山。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它同时还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构成黄山主体的是燕山期花岗岩,在漫长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球内外营力作用的改造,形成雄奇险峻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它们在奇松、云海、雾霭、雪霁的衬映下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妙。
奇峰
黄山的花岗岩体主要发育三组密集的节理,将公园切割成几条大的峡谷带,峡谷两侧,受多组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的控制,形成众多峭拔的峰峦、峰丛、峰林,主要类型有穹状峰、锥状峰、脊状峰、柱状峰、箱状峰等,是“黄山–三清山式高山尖峰花岗岩地貌”的命名地之一,著名的黄山72峰便是其中的代表。
怪石
黄山的怪石主要花岗岩石蛋、石柱、石峰等微景观,普遍分布在山体的顶部,有的大气磅礴,兀立峰顶;有的玲珑秀雅,纤巧精致;有的如人如兽;有点如宫殿城廓,著名景点有飞来石、梦笔生花、猴子观海、仙人晒靴等等。它们大都是一组垂直节理和一组水平节理切割、剥离、崩塌后残留在山顶而成。
“神石城”,位于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萨吾尔山东麓,额尔齐斯河南岸,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神石城虽然只是新疆自治区级地质公园,却代表着石蛋地貌的最高境界。
神石城,当地哈萨克牧民称其为“阔斯塔依”,意思就是“象羊群一样的石头”,道出了这种景观的特点。花岗岩地貌分布于萨吾尔山北坡前山,海拔在1400米至2000米之间,相对高差约有600米。
石墙、石崖、石堡
沟谷中,地形转折处,垂直节理占据优势,往往形成陡崖。陡崖的长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崖墙两侧和中间往往受到切割,形成丘状峰、石堡、石壁、石墙、石柱等景观,如人如兽般兀立在草原。
丘状低山
沿着沟谷往上游前行,沟谷两侧的山脊,主要为层状节理受强风化所形成的丘状低山,多组垂直节理和斜节理将山体顶部切割得支离破粹,形成状如虾、蜈公、鳄鱼、蚂蚁等节肢动物的象形景观。
石蛋
越接近山顶,石蛋的浑圆度和分离度越高,景观主要表现为石蛋堆垒。无数表面坚硬的半圆石蛋,层层叠叠堆积在一些,并且组合出最令人称奇的象形景观。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西北襟连大别山,东南濒临长江,享“古南岳”之尊,世界地质公园。
花岗岩地貌绚丽壮观,峰雄石奇,崖险水秀,尤以峰丛、崩塌堆垒、石蛋地貌最为典型,是“天柱山”型花岗岩地貌的命名地。
“神”造秀峰
峰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天柱山主景区,千米以上奇峰47座,组成气势磅礴的连绵峰峦。根据其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柱状峰、锥状峰、穹状峰、脊状峰。群峰之间沿节理和断层有强烈的风化剥落和流水切割,奇峰雄险,峡谷幽深,峰体以及峡谷两侧绝壁常常有奇松怪石相缀。
“天”垒奇景
受郯庐断裂带及地壳差异性、间歇性抬升的影响,天柱山形成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花岗岩崩塌及崩塌堆叠地貌景观。其中尤以叠垒峡谷、洞穴、崩积造型石最为典型,堪称世界一绝。
“地”设巧石
石蛋主要沿天柱山的东部环线分布,大者可自成一山、一峰,中等如房如车,小者如足球篮球般袖珍。除石蛋而外,天柱山还有许多象形石,它们如人似物,千奇百态,诡异怪诞,意趣无穷。构成天柱山一绝--巧石大观园。
-END-
侠客地理出品
文图/李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