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在引发股价三个涨停后悄然终止,随之而来的是连续跌停与证监会的一纸立案书。
海南华铁(603300.SH)10月16日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送达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公司表示目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在立案调查期间,将积极配合调查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而就在本月初,海南华铁刚刚宣布终止一份高达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该协议此前曾引发公司股价大幅波动。
01 立案引爆市场
截至10月16日收盘,海南华铁报收7.62元,下跌1.3%,换手率高达6.11%,成交金额达9.35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出3670.29万元,占总成交额3.92%,游资资金净流出3694.49万元,散户资金则逆势净流入7364.77万元。
这种资金流向状况显示大资金正在撤离,而散户投资者可能尚未完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02 订单迷雾
这场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今年3月。
当时海南华铁公告子公司与杭州X公司签订了36.9亿元(含税)的《算力服务协议》。
这一利好消息直接刺激公司股价连收3个涨停板,公司股东户数从不足5万户猛增至21万户。
然而,时隔半年后,9月30日公司突然公告,该协议正式终止,理由为“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变化”及“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这一逆转直接导致10月9日开盘股价“一字”跌停。
03 监管关注
重大合同终止的消息引发监管迅速反应,上交所就重大合同终止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
市场反应极为激烈——重大合同终止消息发布后,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跌幅高达20%。
第三个交易日以每股7.06元开盘,较上一交易日下跌9.9%,换手率高达23%。
在股价暴跌当日,公司披露了持股5%以上股东终止减持并推出增持计划。
股东从减持到增持的迅速转变,引发了市场对其动机的种种猜测。
04 信披违法认定
根据《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主要包括多种类型。
虚假记载是指在信息披露文件中记载不真实信息;误导性陈述可能导致投资者产生错误判断;重大遗漏则是指遗漏重大事项。
认定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责任时,证监会会考虑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包括所涉金额及比重、对投资者判断的影响、违法后果、社会影响等。
海南华铁案例暴露了算力行业“重协议、轻落地”的共性问题。
一些企业热衷于签署“大额框架协议”炒作概念,但实际落地能力存疑。
而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仅仅是个开始,随着调查深入,这起36.9亿算力订单的更多细节将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