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成区57条黑臭水体如期摘帽
2018-01-26 09:28 来源:中国环境网 编辑:矿材网

 岁末年初,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情况牵动人心,特别是对很多城市来说,如期摘帽成为年终期盼。北京就是其中一个,并且它不负众望,按时摘掉了57条(段)水体的“黑臭”帽子。


 57条(段)水质均呈明显好转


  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经过相关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艰辛努力,北京市57条(段)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部整治完成。开展整治效果评估,公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达到“初见成效”标准,完成了国家考核要求。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快速增长,北京“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水体黑臭,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改善水环境、消除黑臭水体的呼声日益强烈。


  建成区人口集中,区域内黑臭河流对市民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因此,北京市建成区内长度约248公里的57条(段)黑臭水体的治理,成为重中之重。根据北京市水务局官网显示,整治效果评估公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达到“初见成效”标准,完成了国家考核要求,不少困扰市民多年的臭水沟变得清澈。萧太后河潺潺碧波,附近的居民悠闲地在河滨遛弯儿。经过一系列治理措施,位于朝阳区的河段整体水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北京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付荣介绍道,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原则,朝阳区水务局、北京城市排水集团通过河道疏挖拓宽、河坡绿化、铺设截污管线、引入再生水、建设沿河湿地等措施,改善了萧太后河的水环境。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承担着建成区15条(段)黑臭水体截污工作,他们走访了526个排污口,累计现场勘查62余公里。相关负责人表示,15条(段)黑臭水体污水截污工作已于去年年底全部完成,建设截污管线近37公里,并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


  全市的努力换来了北京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2015年底黑臭水体普查结果相比,全市建成区57条(段)水质均呈明显好转。市民满意度大幅提升,凉水河、萧太后河、玉带河、四家庄河等一批黑臭水体实现水清岸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得到市民普遍赞许。


  这一成绩也得到了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开展的卫星遥感监测的佐证。从一份北京市黑臭水体整治进展报告中可以看到,整治名单中57条(段)黑臭水体的河流名称、起点经纬度、终点经纬度,其治理状态均显示为竣工。(赵娜)

上一篇:重庆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下一篇:北京将实施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