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遏制“小、散、乱”,推进矿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效果,这是记者日前从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获悉的。截至10月底,重庆市非油气矿山总数从2015年的2287家减少到1500家,减少34.4%;大中型矿山数从197家上升到276家,上升40%;大中型矿山比例从8.6%上升到18.4%。
2015年以来,重庆市扎实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针对矿山企业“小、散、乱”的问题,重庆市调整了矿山开发布局,制定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差别化退出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前全市自然保护区内58宗采矿权全部退出;适度集中矿业权,压缩过剩、落后产能;对重要矿种、重要矿区及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差的矿山实施整合。
同时,重庆市按照市场需求,有序投放矿业权,增加有效供给;培育集勘查、开采、加工、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矿业集团,加快勘查开发基地建设,促进锰矿、萤石、重晶石等矿山企业重组改造,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淘汰达不到环保和质量标准以及安全条件较差的企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为推进矿业转型升级,全市开展了矿山市级抽查,引导安全间距不足相邻矿山进行资源整合,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矿山企业依法注销;加强矿山监督检查,将位于禁采区或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开采矿山 ,督促整合关闭;加强矿业权设置区划工作,优化矿山开采布局,原则上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主体,存在多个主体的矿区引导整合;建立并坚持采矿权现场复核、联合会审会签制度,有力推动了矿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