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16年,江苏省地调院承担的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项目,利用土地变更调查遥感成果数据与重点矿集区高分遥感数据,开展了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含复绿工程)、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为保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维护矿业秩序及综合整治矿区环境等提供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
一年来,该遥感监测项目对江苏省10.26万平方千米范围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矿山环境、矿产资源规划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并以宁镇灵山-桂山-龙王山、青龙山矿山环境问题区为研究区,开展了80平方千米范围的1∶5万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江苏省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等;开展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圈定了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无影响区,并对江苏省的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查明地质环境状况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江苏省地调院开展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状况遥感动态监测,查明了2015年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圈定矿山开发占地36812.42公顷;圈定矿山地质灾害37处;圈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面积5423.38公顷;对“矿山复绿”行动进展状况进行了遥感监测。
查明了第二轮江苏省矿产资源规划的执行情况,发现了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江苏省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评价,13个重点开采规划区中2个不符合规划要求;12个集中开采规划区中1个不符合规划要求;限制开采规划区不符合规划要求;133个禁止开采规划中有11个不符合规划要求。
监测成果落地应用
在矿山环境问题区监测成果应用研究,江苏省地调院采用矿山遥感监测与传统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环境问题区1∶5万矿山环境监测工作,完成了矿区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其中,针对区内矿山恢复治理工程效果的监测成果为全省矿山治理成效的监测起到了示范作用。完成的全省矿山开发占地的监测成果,为“苏北露采矿山地质环境专项治理规划”提供了客观直观可靠的调查资料。建立了矿山监测数据库,包括江苏省2014年度、2015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成果数据库及江苏省矿产卫片遥感解译成果数据库。
同时,江苏省地调院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研究进行了创新,建立了“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该体系采用了矿山占地、地质灾害、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等评价指标,获取各评价单元矿山地质环境权值。圈定江苏省矿山环境严重影响区945.87平方千米、较严重影响区3191.02平方千米,一般影响区4725.51平方千米。该评价方法能科学合理反映工作区矿山地质环境实际状况,为国土资源部门规划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撑。
加强监管和治理
针对存在的问题,江苏省地调院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年度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的质量,以提高矿山地物的监测精度;加强对不符合规划要求规划区的监管,特别是限制开采区内开发秩序及不符合规划矿权设置情况;加强对疑似违法图斑集中分布区域的巡查,特别关注砖瓦用粘土、建筑石料用灰岩和建筑用花岗岩的开发。
针对江苏矿山占地特点,尤其是废弃矿占地的情况,应尽早纳入矿山恢复治理规划中;“三区两线”范围内的应重点治理,经济发达地区应增加治理力度,经济落后地区可有序开展治理工作。
平衡矿产资源开发与人民生活环境的关系,适当限制人口密集区、重要经济区、重要水系区、重要交通干线附近的矿产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大对徐州沉陷区的治理力度。
重视矿尘及道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加强日常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对矿尘污染、破坏道路严重的企业处以重罚,勒令其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强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