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新成果
2017-09-26 09:08 来源:国土资源报 编辑:矿材网

 9月24日,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地质调查新进展专题论坛座无虚席。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使得这次地质调查新进展论坛尤为引人关注。


3.jpg

4.jpg

5.jpg

6.jpg


  本次论坛上,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的4位专家分别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的总体业务布局,以及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和水工环地质调查领域的新进展,并发布了一批地质资料信息。本版撷取专家报告的精彩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新成果、新部署。


  基础地质调查新进展  


  海洋地质调查

  ◆ 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创新形成“地层流体抽取”试采方法,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勘察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自主创新。

  ◆ 实现海域1∶100万海洋区调全覆盖

  制定了调查规范,并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完成了16个图幅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首次以实测资料为主,编制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系列图。构建了我国海域区域构造格架,厘定了四大海区区域地层层序。

  ◆ 编制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1∶200万)

  体现我国在南海最新的地质调查成果。

  ◆ 发现一批油气远景区和有利区带

  调查新增远景资源量68亿吨油当量。新发现和落实8个油气景区、8个有利区带,为继续开展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 建成了我国海洋地质数据库

  实现了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区域地质调查

  ◆ 提升认知地球能力

  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部署在重要含油气盆地、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环境脆弱区、重大地质问题区。2016年完成20万平方千米,全国累计完成346万平方千米,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6%。2017年预计完成约20万平方千米。

  航空物探测量:2016年完成高精度航空磁力测量43.2测线千米,首次获取羌塘盆地和松辽盆地外围高精度资料,为油气勘查提供了重要基础地质信息。2017年,预计完成36.4万测线千米。

  开展新一代省级地质志修编:提升区域地质规律认识。目前已完成20个,并陆续出版。

  ◆ 创新调查方法技术

  修订1∶5万区域地质调查规范(试行):主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成果表达、产品设计、质量保证6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 破解制约能源资源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

  南方页岩气:研究古生物和沉积古地理,解决了页岩气有利相带空间展布问题。

  羌塘盆地:研究地层层序,解决区域上有利含油气层系确定问题。

  东昆仑找矿:榴辉岩的发现和构造环境研究,解决了矿床形成地质构造背景问题。

  藏南找矿:识别典型构造研究碰撞造山过程,解决矿床系统地质演化规律问题。

  油气资源地质调查

  南方页岩气  

  在盆外复杂构造区拓展9套新层系,开辟了6万平方千米勘查新区。

  页岩气调查实现了从长江上游向长江中、下游的战略拓展。

  长江上游:贵州遵义安页1井获得日产超10万立方米稳定高产工业气流, 引领四川盆地外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查开发;贵州紫云黔紫页1井在石炭系获良好页岩气显示,带动滇黔桂地区上古生界页岩气调查。

  长江中游:湖北鄂宜页1井、鄂阳页1井获得高产页岩气流,初步建成页岩气资源基地。

  长江下游:安徽宣城港地1井获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发现;首次在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同时获得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油“三气一油”的重要发现。


  北方油气调查 

  拓展3套新层系,圈定20处油气远景区。

  西北侏罗系多口钻井获得油气新发现,为战略选区提供了参数井目标。

  厘定了塔里木盆地深层有利储盖组合区,总面积4.3万平方千米。

  首次确认银额盆地为石炭—二叠系大型含油气盆地,开辟了12万平方千米勘查新区,优选6个有利勘查区块,4个区块获得工业油气流。

  鄂尔多斯中东部镇钾1井获高产页岩气流,取得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领域页岩气调查新突破。

  松辽盆地外围盆地取得油气新发现 。

  非常规油气调查


  煤系气调查:贵州六盘水杨煤参1井创下西南地区煤层气直井单井日产量新高和稳产日产气量新高。

  松辽盆地页岩油调查:见到良好油气显示。


  大宗紧缺矿产地质调查

  湘中—桂中地区锰矿:广西南丹-宜州地区圈定找矿靶区4处,估算锰资源量8300万吨。

  皖东浅覆盖区金矿:在江山金矿外围,控制矿化带长超过万米、宽大于700米,预测凤阳地区金资源量在100吨以上。

  胶东焦家金矿带北段:圈定多个找矿靶区,预测2000~3000米金资源量为900吨。

  贵州贞丰金矿整装勘查区:灰家堡估算金资源量41.85吨。包谷地背斜-泥堡背斜预测金资源量30吨。泥堡新增金资源量18吨。

  四川拉拉铜矿外围:新增铜资源量20万吨。

  甘肃白银厂整装勘查区:圈定找矿靶区3处,新发现了四方山矿床,探获铜铅锌资源量42万吨。

  新疆西昆仑地区铅锌找矿:火烧云铅锌矿已提交333以上铅锌资源储量1704万吨。

  广东凡口铅锌整装勘查区:圈定金星岭深部及董中区段2处找矿靶区,凡口矿区有望达到千万吨级资源基地。

  扎西康铅锌矿整装勘查区:深部新发现矿体2个,新增铅锌资源量35万吨。


  矿产资源调查新进展  

  战略新兴矿产地质调查


  ■ 西藏山南地区发现超大型远景规模铍多金属矿。

  ■ 新疆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有望新形成一处大型稀有金属资源基地。

  ■ 新疆奇台黄羊山一带石墨矿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浆岩型晶质石墨矿。

  ■ 湖北竹山发现土地垭超大型(铌)钽矿。


  大型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


  实施7项综合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内蒙古赤峰有色金属基地、新疆东天山中段有色金属基地、青海祁漫塔格有色金属矿集区、川西稀有金属矿集区、四川攀西钒钛铁石墨矿资源基地、新疆和田地区火烧云—大红柳滩铅锌锂资源基地、贵州毕节—六盘地区水能源资源基地。初步建立了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和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圈定找矿远景区11个,找矿靶区10处 ,发现多处矿化点和矿化异常。


  水工环地质调查新进展  

 城市地质调查:对我国19个城市群资源环境条件、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的优势地质资源和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三大资源环境条件、四大地质资源优势和五大地质问题的认识和宏观判断。

  编制城市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7~2030年):

  总体思路是全过程(服务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多要素(开展 “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调查),多方联动(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和商业性)。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地质调查:

  编制了支撑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9个专题报告、一个综合报告,提出对策建议,已经应用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中。

  雄安新区地质调查:

  目前,有关雄安新区建设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重点调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重点调查区土壤环境及绿色富硒耕地、地下水质量与超采状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的调查成果已正式移交雄安新区。

  城市地下空间调查评价:

  以成都、西安等城市为试点进行探索。

  海岸带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沿海11个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编制了中国海岸带图集,为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提供了基础依据。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编制:

  《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较全面反映了大湾区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可为更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等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

  海底浅层气调查评价:

  针对浙江舟山群岛附近石化基地建设需求,查明浅层气分布范围、气体来源以及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评估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治理 和监测建议,保障石化工程安全。

  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初步建立了基于物联网、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创新提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GPP”模式,即“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群众参与”模式。

  技术标准编制与修订:

  编制形成《灾害地质调查规范(1∶5万)》和《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万)》征求意见稿,示范性编制了相应标准图幅图件。

  矿山地质环境管理:

  核算2015年和2016年全国矿山土地损毁面积及2016年度各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面积;指导编制全国及31个省土地损毁遥感解译图、《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报告 (2016年)》;召开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技术方法研讨会,统一了矿山地质环境调 查、监测技术要求。

  推进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与出版:

  编制了33幅全国地质环境区划图系及其说明书,近期将有10幅出版。

  2018年地质调查总体业务布局


  “十大计划”服务六项需求


  1、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计划

  部署:重要盆地、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重大地质问题区、生态环境脆弱区。

  重点工作:关键地质问题综合调查、特殊地区填图示范、主要成矿带基础地质调查(1∶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要油气盆地和成矿带航空与遥感调查、深部地质调查。

  2、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

  部署:科技创新驱动、基础调查先行、战略选区突破、勘查示范引领。

  主攻矿种:油气、页岩气、煤层气、油页岩、油砂、地热、

  科技攻坚战:南方油气页岩气、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羌塘油气、北方砂岩型铀矿、京津冀地热资源。

  3、重要矿产地质调查计划

  部署: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重要矿集区。

  主攻矿种:铜、钨锡、等大宗紧缺矿产、新能源矿产和“三稀” 等战略新兴矿产资源。

  重点工作:重要成矿带矿产1∶5 万矿产地质调查;重要矿集区深部勘查示范;矿产资源集中区地质资源潜力、技术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4、海洋地质调查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试采计划

  部署:海洋基础地质调查与海洋资源调查

  科技攻坚战:“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与先导区商业化推进。

  其他重点工作: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域油气资源调查、数字海洋地质。

  5、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计划

  城市地质调查:雄安、成都、西安等。

  海带地质调查: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长三角、舟山群岛新区等。

  其他重点工作: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境内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等。

  6、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

  地质灾害调查:人口密集城镇、重大工程规划区,三种类型地质灾害发育区。

  水文地质调查:西部生态脆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西南岩溶地区等。

  重点工作: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重要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重大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7、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服务计划

  地质云建设:统一平台,消除信息孤岛,实现29个节点互联互通,建成连通全局的信息高速公路。10月份地质云1.0版上线,提供服务。

  其他重点工作: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中国矿产地质志编制、智能地质调查系统开发与推广,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8、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土开发保护地质调查计划

  “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全球矿产资源地球化学与遥感调查、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综合与服务。

  服务国土开发保护:地质矿产资源规划、国土遥感综合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

  9、军民融合地质调查计划

  10、地质科技创新计划

  创新方向:能源资源创新、地质环境创新、深地探测创新、深海探测创新、深空观测创新、基础地质研究、国际合作创新、仪器装备研发。

上一篇:我国核地质第一个海外总包项目

下一篇:撞击事件对地球早期构造静止假设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