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7年艰辛,在海拔5600米的昆仑山火烧云一带,他们发现了世界级超大型铅锌矿。为了这,万建领曾6个多月坚守工区不休假,曾8次接受高原病住院治疗,曾在高原地区一天徒步40多公里……
2016年9月,国内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一条新闻,这条新闻震动了整个矿业界——“新疆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历经7年勘查,在海拔5600米的昆仑山火烧云一带,发现一处铅锌金属资源量近1900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铅锌矿,它厚度大,埋藏浅,品位高,是目前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七大铅锌矿,也是世界海拔最高超大型矿床……”这是地质人匍匐于高原雪山,用顽强的坚守换来的宝藏。
身为火烧云铅锌矿项目负责,万建领更是身先士卒,在广袤的新疆大地,在漫长的新藏雪线,他带领的找矿特战队威名远扬。他用7年的浴血奋战实现了参加工作时“找矿立功,报效祖国”的梦想。为了找矿,他曾6个多月坚守工区不休假,曾8次接受高原病住院治疗,曾在高原地区一天徒步40多公里……
多年来,万建领扎根昆仑,挑战生理极限,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创造了“生命禁区”里的找矿传奇。
昆仑不语自巍峨
2009年6月,万建领第一次踏上昆仑高原,工作地点位于海拔5300多米的昆仑山腹地。过绿洲叶城,穿行新藏线,行程1400多公里。
那时的新藏线还是搓板路,路面凸凹不平,一侧是万丈深渊,一侧是悬崖峭壁,走得人胆战心惊,加之强烈的高原反应,一路上,头疼、反胃、眩晕让初上昆仑的万建领备受折磨。
下新藏线再走78公里就是工区,因为道路难行,大家一会坐车、一会挖车,走了8个多小时。万建领感慨地说,真是还没驴车快。
昆仑山气候恶劣,高寒缺氧,即使是夏天也会下雪,初上高原,万建领出现了剧烈的高原反应,浑身乏力,没有食欲,头痛欲裂,整夜无法入眠。高原野外作业每天要走几公里的山路,他好不容易身体适应了,可是一爬山,还是累得气喘吁吁,满头虚汗。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午饭就在山上解决,万建领地质包里的八宝粥,到吃时里边都是冰碴子,早上蒸的热馒头变成了冰疙瘩,为了补充体力继续工作,他顾不了那么多,拿起来就往嘴里硬塞。
收工回到帐篷,他和大家一起研究基岩露头、矿化线索,一看就是大半夜,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在其他技术员休整时,他还带着临时工继续上山找矿。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他和队友在宝塔山工区发现了铅锌矿转石,异常兴奋的他,不顾疲劳,又连续多日在周围追索找矿,最终,在构造发育地段发现了原生矿体。
后经过施工,宝塔山铅锌矿资源量达到8万多吨,已达小型规模,当年,该项目获得新疆地矿局“新发现矿产地Ⅰ类小型三等奖。”
通过不断地异常查证、路线地质调查等工作,万建领及其带领的野外分队在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找矿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补充修正理论的内容,正是在这样反复的工作中,项目组先后发现了火烧云、萨岔口、来贺山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大中型铅锌矿床。
沼泽遇险受尽磨难
昆仑高原的10月与平原地区不同,滴水成冰不再是传说,而是看得见的常有现象。在一次找矿回程途中,万建领和队友们乘坐的皮卡车深陷泥潭,早上路过时道路还硬邦邦的,白天太阳照射后就化冻成了沼泽。
高原行车最怕陷车,人推不动、挖不了,周围全是小碎石,想找个大石头垫一下都难,几个人使了半天劲却一筹莫展,眼看就要天黑了,大家又饿又冷,这可怎么办?
等不是办法,万建领和大家合计后决定,2个人守住车,车要一直开着应急灯,他带着其他人去国防公路求救,要走3公里多,中途要蹚过一条小河,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寒冷刺骨的河水泛着白光,不到一分钟脚就麻木了。
国防公路车稀人少,好在那天的运气还不错,不一会,就看到远处灯光闪烁,来车了,终于有救了,还是一辆铲车,大家异常激动,为防止来车司机不施救,大家站到了公路中间,听明情况后司机张口就要5000元,再三赔着笑脸说好话也无济于事,5000元就5000元吧,但司机要现款,见大家只筹了几百元,司机一踩油门就跑了。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万建领和队友们再次陷入绝望之中。
又等了4个多小时,一直没车经过,万建领只好带着大家又重新蹚过河回到了车上,驾驶员见大家鞋子已经结冰,都在发抖,赶紧发动车,打开暖风,身心疲惫的队员们十分钟就进入了梦乡。为节省燃油,车辆只能短暂供暖,在一冷一热的环境中,人极易感冒,很可能会迅速演变成肺水肿、脑水肿,命丧昆仑。
万建领不停地喊醒大家“千万不要睡觉啊!睡着了就没命了!”孤独、无助和寒冷步步紧逼……
凌晨,救援车辆赶到了,遇险7个多小时后,大家获救了,回到帐篷没吃早饭万建领就昏睡过去。
高原遇险的故事在万建领的工作中并不新鲜,作为项目负责他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带领大家勇往直前。
“铅锌”万苦化作甘
凭借着地质人顽强拼搏的精神,火烧云铅锌矿项目屡获进展。
2011年,万建领连续在昆仑山工作6个多月,带领项目组在地质空白区发现了火烧云铅锌矿化带。2012年该项目立项成功,正式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为后续的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来贺山估算铅锌资源量约6万吨,达到小型规模,通过进一步勘探有望升级为中型矿床。
2014年项目工作量异常繁重,仅1∶2.5万土壤采样就有150平方公里,为抢夺施工时间,万建领连续在昆仑山工作5个多月,没有下山一次。
2015年,火烧云铅锌矿取得历史性突破,2016年,已探求铅锌资源量约1900万吨,一座令国人振奋的超大型铅锌矿床横空出世。
7年奋战昆仑腹地,战斗900多个日夜,奉献出一座座宝藏,这就是铁打的汉子——万建领。
7年来,因为高原反应,万建领8次因为高原病住院治疗,平均每年身体减重超过20斤。
一位地质老专家在昆仑山考察期间,曾动容地说:“你们了不起啊,在这么艰苦的工区,即使什么都不做都是一种牺牲和奉献,而你们在生命禁区里创造了人和矿的奇迹,是我们地质人的骄傲!”
采访中,谈到妻子和孩子,万建领这个一米八三的汉子,泣不成声,他说第一年上昆仑山时他的女儿才4个多月,对于家人他亏欠太多。
每年收队后的万建领依然忙碌,有段时间妻子出差,女儿晚上无人照看,他只好带着女儿一块加班,小家伙困了就趴在他腿上睡觉,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同事劝他早点回家,他坚持干到凌晨2点多钟,才抱着熟睡的女儿回家,他说,好在小家伙很懂事,令他很欣慰。
万建领获得过很多荣誉,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金罗盘”奖获得者,新疆“358”项目特等奖获得者,新疆“358”项目先进个人,新疆地矿局新发现矿产地Ⅰ类超大型特等奖获得者,新疆地矿局“青年岗位能手”……
当他得知自己获得“十佳最美地质队员”荣誉称号时,十分感慨——“地质是一门很清苦的行业,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这样物欲横飞、价值多元的时代,人生的选择空前多样,地质变成了冷门,可是仍有很多优秀的地质人员放弃了优越的城市生活选择了终生与其厮守,应该为他们的选择点赞!
沉甸甸的荣誉,充满了渴望和鞭策,万建领将和他的地质兄弟们继续砥砺前行,向深埋宝藏的群山继续迈进,用实际行动回馈“最美地质队员”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