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煤矿5500处,安置员工100万人!煤炭行业说:我太难了!
2021-03-05 09:45 来源:国际煤炭网 编辑:矿材网

炭是我国能源产业的基石,在碳中和愿景之下,一时间社会各界对于煤炭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很多质疑。似乎煤炭行业的存在本身就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绊脚石”。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我国累计退出煤矿5500处左右,安置员工100万人左右,已经超额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目标。


 “十四五”期间,煤炭行业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之下,该如何应对?继续压缩产能是否能担起国家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责任?如果维持现状又怎样完成“碳中和”的最终目标?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行业的窘境


 煤炭行业犹如共和国能源的“长子”,曾经被当做“心肝宝贝”也曾经创造了新中国整个工业发展的辉煌。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占比高达95%,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阶段,煤炭担起了几乎全部的能源供给,正因有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保障,我们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若干个五年规划的时间里,才有足够的底气创造一个又一个工业现代化的“奇迹”。


 然而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经济增长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状态不能再持续下去的时候,二氧化碳减排就成为世界各国追寻的目标,因为人们在利用煤炭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全世界对于煤炭这种化石能源,本能地产生了排斥心理。


 根据IEA统计,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费占比不断下降,继2018年降至十五年以来的新低后又在2019年继续降至27%。虽然我们国家没有达到如此低的比例,但实际上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在持续降低。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而2016年这一数字是62%。煤炭在5年的时间占比已经下调了5.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占比是否还要持续走低,哪里才是极限?


 《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今年3月3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2020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全年均价为543元/吨,同比下降12元/吨,全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为200011.9亿元,同比下降8.4%,利润总额为2222.7亿元,同比下降21.1%,煤炭行业利润降幅高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25.2个百分点,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1196.9亿元,同比下降25.2%。”


 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的之一是提高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但从结果看,煤炭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因为去产能而提高,至少在最近四年都是这样的结果。根据报告统计,煤炭领域规模以上的企业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总额从2017年已经开始逐年降低,2020年下跌的幅度更大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能源需求下滑所致。


 煤炭行业一方面在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却没有赚到什么钱,在接连去产能的几年时间里,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却在下滑。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煤炭应该怎样跳脱如此窘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在《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强调:“在碳中和的愿景约束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都面临着挑战与机遇,而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经济发展重大事件中都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在碳中和的约束条件下,煤炭行业也将依旧将展现出负责任的能源主体的地位和形象,发挥国家能源主体的兜底保障作用!”


“十三五”期间行业亮点突出


 想要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需要回顾一下过去五年,煤炭行业在“十三五”规划推动下的成绩,便于以此为基础确定新的发展目标。


 在2016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之时确定了“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 8 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 5 亿吨/年左右,到 2020 年,煤炭产量 39 亿吨。”的目标,曾经人们认为这样的目标有些遥不可及,因为“十二五”末期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了37.5亿吨/年,煤炭年产量只能增加1.5亿吨,这个压缩的量几乎比上个五年减少了一半,因为在“十二五”期间,两者的差有3.2亿吨。


 没想到经过煤炭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个目标竟然完成了,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原煤产量39.0亿吨。这个数字刚好与此前的规划吻合。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我们国家已经实现累计退出煤矿产能5500处左右,退出落后产能10亿吨/年,远超此前规划的退出产能8亿吨/年的规划目标。


 实际上我国煤炭行业已经向“十三五”规划的那样,向集中化方向发展。根据《报告》内容显示:2020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6.6%,比2015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山东、安徽、河南等8省区煤炭产量超亿吨,原煤产量总计35亿吨,占全国的71.5%。“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从单井规模看,2015年单井规模平均只有35万吨,到2020年,这一规模达到110万吨,增长了214%。实际上在煤炭集中度角度看,我们也已经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


 在煤炭清洁生产方面,《报告》显示:2020年原煤入洗率74.1%,比2015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大型煤矿生产能耗10.51千克标准煤/吨,降了11个百分点。实际上煤炭清洁利用的步伐已经加快,随着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持续推进全国燃煤电厂约有76%的比例已经实现了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累计完成9.5亿千瓦。


 实际上煤炭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的不堪,随着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的更新迭代,煤炭产业依然要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并在能源资源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


 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什么


 煤炭行业实现低碳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因此国家从规划的角度并不会放开煤炭发展的规模,从“十三五”煤炭发展规划执行的程度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控制依然会比较严格。根据《报告》指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左右,煤矿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


 或许这就是国家在制定行业发展目标方面需要做出的努力和部署,目标明确之下,行业发展才会更有方向感,但仅有目标并不够,从行业协会角度出发,行业协会也需要为低碳转型提供一些辅助。


 刘峰表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是煤炭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煤炭行业将采取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应的研究机构,开展煤炭转型相关研究;行业协会要推动发展低碳技术研究和培育煤炭行业技术的市场机制;要推动构建碳中和的相关标准体系,开展煤炭转型相关的培训活动,借鉴国际经验,发掘低碳技术资源,构建煤炭行业企业减碳的目标数据库,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工作等多项举措,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副秘书长张宏同样为煤炭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他指出:“煤炭行业首先要继续承担起国家能源安全兜底保障的责任,在此基础上要通过科技进步实现煤炭行业的节能减排;第二就是要利用煤炭企业或矿区的实际情况,利用采煤沉陷区、荒山等实现碳汇,下一步就是提高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煤炭与相关的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的能力;此外煤炭行业也可以提前布局二氧化碳循环转化利用的科研项目,比如采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让二氧化碳成为催化剂,那么就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这可能是最终的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手段。”


 从企业角度看,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鹏认为,在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家能源集团作为中央企业需要为之付出努力。由于国家能源集团的业务板块所限,无论是煤炭、化工还是电力都是高碳排放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压力比较大。尽管如此,国家能源集团在智能化大背景下对于煤炭行业进行升级,在“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尤其是在光伏领域,国家能源集团在一些采煤沉陷区布局光伏+生态修复等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让新能源在业务占比中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煤炭行业低碳转型任重道远,这并不是一两家企业靠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机构、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的努力。正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梁嘉琨在发布会总结时谈到的:“煤炭行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行业正在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煤矿工人则是创造煤炭行业光辉历史的动力!”


上一篇:挪用公款20亿!包钢稀土原总经理被查!早晚烧香拜佛求逃避责罚!

下一篇:兼并重组提速 “十四五”将组建10家亿吨级煤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