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的铁矿石,如何一步步蚕食中国经济?
2020-06-11 09:23 来源:矿材网 编辑:矿材网

铁矿石是继原油之后全球贸易量第二大的大宗商品品种,中国是世界最大铁矿石购买国。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0.68亿吨,同比微涨0.5%。然而,铁矿石进口额却高达1014.6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剧增266.4亿美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2019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多花超1800亿元!


近日来,铁矿石又开始涨涨涨!作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铁矿石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0b1d655d8e78df63730fcf735c61528b.jpg

铁矿石



铁矿石定价机制历史变革

(1950-2010年)


1950年以前,由于全球铁矿石资源被大量开发,铁矿石供应充足,国际贸易中多以现货交易为主。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起飞,钢铁工业发展迅猛,铁矿石需求随之大增,逐渐成为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主要买方。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为了加强合作关系,开始签订短期合同,并在6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为长期合同,铁矿石的数量和价格都锁定长达10―20年。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借鉴日本的经验,大量利用进口铁矿石并与国际铁矿石大型供应商签订长期合约,欧美国家的入场导致国际市场上铁矿石供需日趋紧张。


铁矿石出口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1975年成立了铁矿石输出国组织,以此增强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并将铁矿石贸易的长期合同改为短期合同。


直到1980年,铁矿石贸易的谈判机制逐步稳定下来,定价方式再次回到长期协议定价,并一直延续至2007年。

长期协议定价
铁矿石供需双方的长期协议“定量不定价”,价格一年一谈,确定“首发价”后,其他矿山公司和钢厂进行确认跟随,在长协合同中定死供货的数量或采购的数量,期限一般达到5~10年。这就是估计铁矿石采购中的“长协”定价机制。

但随着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全球铁矿石在“中国因素”的带动下需求量大增,长期协议定价模式的贸易环境基础开始动摇。


国际三大矿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不再满足于长协价带来的稳定状态,转而想进一步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改变定价机制,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2010年4月15日,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就铁矿石定价模式,由长期协议改为短期合约达成一致,长协矿正式被短协矿取代。


传统的长期协议定价模式被打破后,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短期协议时限一度从季度缩短为月度,直到近年来铁矿石开始出现指数化定价的趋势。


铁矿石指数定价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在此之前国际铁矿石单一的谈判定价机制开始走向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铁矿石之殇

(2003-2009年)


2002—2012年是中国铁矿石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但随着铁矿石价格的疯狂上涨,三大矿山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逐步蚕食中国发展的巨大红利。


在2013年之前,亚洲铁矿石的长协议价格主要由日本和韩国主导,那时中国还是小弟。铁矿石价格其实很公道,每吨基本上在20美元以下。


在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宝钢集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谈判代表,开始主导谈判。


image.png


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让三大矿山公司非常欣喜,因为自从1981年形成铁矿石谈判机制以来,一年一度的谈判价格基本没有太大的波动,三大矿山都盘算着如何让中国接受更高的价格。


但自从2003年,铁矿石价格开始一路飞奔。


image.png


数据显示,1991年至2003年,铁矿石价格累计下跌近20%。而2003年至2010年,国际铁矿石价格累计上涨337.5%。


为什么在我们主导谈判后价格就涨,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1.日本和韩国钢企早就互相持股,他们在谈判中统一阵线,一起压价,但自从我们主导后,他们经常提前妥协,让我们很被动;

2.日本和韩国钢企在国外买了不少铁矿山,铁矿石涨价,他们一样赚钱;

3.我们不够团结,经常有钢企提前签协议,打乱谈判。


image.png


这一局面急需改变。



关键一战

(2009年)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中外铁矿石谈判这架天平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摆动:全球铁矿石在此时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现货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急速下跌。


当年底,中方提出,铁矿石价格回到2007年的水平,即降价40%至45%。

2009年,中钢协获得商务部授权,首次代替宝钢成为中方需求谈判代表。被认为是谈判强硬派的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铁矿石价格至少要降40%以上,达到2007年的价格水平。

这一要求旋即遭到国际矿山公司的拒绝。

对于铁矿石这样的贸易额巨大的大宗商品而言,一单生意动辄百万吨计,即便是1美元的增减,就意味着百万美元的总价差。

中国和国际矿山公司开始了讨价还价的过程,只不过,讨价还价的幅度远不止1美元,涉及的交易量也远不止百万吨的规模。

当年4月,在铁矿石年度价格谈判陷入僵局后,力拓表示将向亚洲钢铁厂商暂时提供20%的价格折扣。

这一提议被中钢协和大型钢企拒绝。一个多月之后,2009年铁矿石“首发价” ,在力拓和日本新日铁之间以33%的降幅敲定。中钢协宣布不会跟进,仍然坚持40%的降幅。


但当三大矿山企业将中国的底牌(原料库存的周转天数、进口矿的平均成本、吨钢单位毛利、生铁的单位消耗等财务数据)亮出桌面,中方代表不得不答应33%的降幅,但一场惊天的间谍案也随之浮出水面。



内鬼被揪出

(2009年)

2009年7月5日,胡士泰等4名力拓员工,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刑事拘留。

后经相关部门证实,2009年以来,在中外进出口铁矿石价格谈判期间,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四名工作人员,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家秘密。其中包括该办事处总经理、力拓铁矿石部门中国业务负责人胡士泰。

2010年2月10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对力拓4人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商业秘密罪一案,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胡士泰等四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索取或非法收受数家中国钢铁企业巨额贿赂;采取利诱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多次获取中国钢铁企业的商业秘密,给有关钢铁企业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后果。

2010年3月29日,上海一中院做出一审判决,分别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胡士泰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100万元;王勇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520万元;葛民强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80万元;刘才魁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70万元;违法所得均予以追缴。

间谍案像打开了一个豁口,将彼时中国铁矿石进口的混乱局面暴露了出来。


中国铁矿石的混乱局面



与欧美和日本市场相比,中国铁矿石需求市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存在两个市场——协议矿市场和现货矿市场。

为规范以及更好地管理铁矿石进口市场,稳定铁矿石价格,2005年中钢协和中国五矿化工商会提出,提高进口铁矿石企业资质标准,要求2004年的粗钢产量必须在200万吨以上、且上一年度铁矿石进口数量在30万吨(含)以上,这使市场上500多家铁矿石进口企业一下子被缩减到118家。

此后,铁矿石进口资质名单又被多次梳理,符合进口资质的企业不断被缩减。

无法获得进口铁矿石资质的国内中小钢厂,拿不到全球主要矿山的长协矿份额,由此现货矿市场“越长越大”,现货与协议矿的价格背离,使得具有进口资质的钢厂也参与其中,从事铁矿石的倒卖活动。

2004年以前,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规模尚小,且价格低于长协价,但在2004年之后,现货市场规模逐渐膨胀,到2009年交易量已经占中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同时长协矿和现货矿的价差逐步凸显。

一方面,国内铁矿石倒卖渔利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国际矿山公司也因为现货市场的高利润,试图寻找打破“长协框架”的方法。2008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来自澳洲的铁矿石公司提出了“运费加价”的要求——这次谈判虽然尚在传统机制框架内,但被业内视作撕开了定价机制改变的一个口子。

彼时,要让中国的钢企听话,已不是作为一个行业组织的中钢协所能胜任之事。“每个企业(钢厂)都有自己的算盘,都希望自己买到最便宜的铁矿石,甚至因此跟外方勾结,把我们内部谈判的商业机密告诉对方。”罗冰生形容当时钢企的心态时说,“中国的大钢厂跟国际矿山公司走到了一块。我们有的人能开完会,马上就把内部消息包括谈判策略告诉外方,这样我们还怎么谈判?”

他所言的开会,指的是在2009年铁矿石价格谈判期间,为统一口径和商量策略,中钢协召集参与谈判的国内主流钢厂参与的会议。这样的会议曾经召开了多次。

一方面,大钢厂各怀鬼胎,为自身实际利益和矿山公司暗通款曲;另一方面,中钢协还面临着中小企业的集体倒戈。对于矿山公司而言,在彼时亦乐于与中国的大、小钢厂建立“私下的联系”。

在中钢协与三大国际矿山公司谈判尚未结束之际,国内35家中小钢企已自作主张与淡水河谷达成“长协矿”协议。

彼时,在中钢协的谈判队伍中,包括了宝钢、首钢、武钢等16家大型钢铁企业。但力拓间谍案中,涉事的中国钢厂就包括了主要谈判企业之一首钢集团。事实上,从和中钢协关系最为“亲密”的大型国有钢厂,到距离相对疏远的中小钢厂,没有人能够真正听从指挥。



长协机制落幕,指数时代来临


2010年,铁矿石价格依然持续上涨,三大矿山公司将铁矿石的定价全部“长协改短约”,持续了近30年的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就此瓦解。

“长协”机制终结了它的宿命,随之而来的是普氏指数的登场。

普氏价格指数数据由普氏能源资讯(Platts)制定,以62%品位铁矿石为基准,按美元计价,采集中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到岸的现货价。通过电话问询等方式,向矿商、钢厂及钢铁交易商采集数据,其中会选择30家至40家“最为活跃的企业”进行询价,其估价的主要依据是当天最高的买方询价和最低的卖方报价,而不管实际交易是否发生。2010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和我国铁矿石买卖主要参照普氏价格指数进行结算。


普氏指数仅来源于总量6%-9%的样本,以小样本决定大部分供货的价格,对中国广大长协矿用户来说极不公平。


当前铁矿石定价是依靠普氏指数来签订矿山与钢厂的铁矿石现货长协合同,普氏指数是根据矿山每日的招标现货来定价,而矿山的招标量远小于长协量,基本形成几船现货撬动了大量现货的价格,导致价格过高。


普氏指数的突出问题是出价最高的一方往往决定了全行业价格,显著有利于矿山一方,而溢价的部分就被国内钢企承担下来。


历尽几十载,铁矿石定价模式几经变化,但话语权却一直没有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无疑不是一种悲哀。近日(6月8日),国内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单日涨幅超过5%,报收于每吨783元,从4月初到昨天,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累计涨幅就超过了三成。中国作为铁矿石最大需求者,在全球铁矿石定价方面,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让“疯狂的石头”变得不再疯狂,不再任性。

上一篇:中国轻钙最强大脑聚会,研讨技术、趋势和标准,您不来吗?!

下一篇:史上最全!机制砂100问,看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