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一、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市辖行政区域面积835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8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总数2415.27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0.31万元。根据中央对上海的发展定位,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优化开发区域。《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到2040年上海将建设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繁荣创新之城、幸福人文之城、韧性生态之城。
(二)地质环境与地质资源现状
1.地质环境特征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全市陆域主要是距今6500年以来在河口动力沉积作用下逐渐堆积形成的滨海平原,区内地势低平,地面平均高程4米左右,地表以下多为厚达200~320米的松散沉积物。
滨江临海的独特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奠定了上海城市兴旺和崛起的基础,并始终支撑着上海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发展。但由于上海成陆时间短、地势低平、松散层深厚、浅部软土层和含水砂层广泛发育,地质环境系统相对脆弱。上海自开埠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引发了多种环境地质问题,对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