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基础与地基
一、基础与地基的概念
房屋建筑均由上部结构与基础两大部分组成。一般以室外地面整平标高为基准,地面标高以上部分称为上部结构,地面标高以下部分称为基础。
基础是埋置于地面以下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下卧层的人工构筑物。
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基础传至地层,使其产生应力和变形。随着深度增加,地层中应力向四周深部扩散,并迅速减弱。到某一深度后,上部荷载引埋深起的应力与变形已很小,对工程已无实际意义而可忽略。故一般将基础底部标高至该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统称为建筑物的地基。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起主要作用的地层,称为地基主要受力层,简称为地基受力层。在受力层范围内,埋置基础底面处的地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下的地层称为下卧层,强度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称为软弱下卧层(图1-1)。
基础的主要功能如下:
(1)扩散压力。由于基础的底面积较上部结构的底面积大,基础可将所受较大荷载转变为较低压力传递到地基。
(2)传递压力。当上部地层较差时,采用深基础(如桩基、墩基、地下连续墙以及沉井)将荷载传递到深部较好的地层(如岩层或砂卵石层)。
(3)调整地基变形。利用筏形和箱形基础、摩擦群桩等基础所具有的刚度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沉降。
此外,采取相应措施,基础还可起到抗滑或抗倾覆及减振的作用。
地基是指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地球地壳的一部分。
······